眩晕夜话之前庭神经元炎

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NeuritisorNeuronitis,VN)又称前庭神经元炎,是外周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最常见病因,约占眩晕病人的3-9%,在外周性眩晕疾病中仅次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和前庭型偏头痛(VestibularMigraine,VM),首先由Rutt()报道,为突然眩晕发作而无耳蜗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Nyle称此病为前庭神经炎,Dix及Hallpike()总结本病临床表现后改名为前庭神经元炎,直到年Suhuknecht对4名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前庭神经和和外周感受器同时受损,又定名为前庭神经炎。目前两种命名均被沿用。

前庭神经元炎的病因

病因仍不明确,可能为由如下几个方面:

1)病毒感染,但约半数病人没有明显的感染病史,仅约30%患者发病前有感冒史。与HSV-1病毒隐性存在于前庭Scarpa神经节细胞中在抵抗力降低等情况时被激活而发病可能有关。

2)病灶感染性疾病,可继发于鼻、鼻窦、扁桃体、胃肠道、胆道或尿路的急慢性炎症之后,致前庭神经或脑干前庭神经核的感染,或神经组织对细菌内毒素过敏而发生水肿。

3)亦有学者认为与血管因素有关,前庭神经小动脉的循环紊乱可能为本病的一个病因。

发病年龄:年龄范围30-60岁,无性别差别。

发病机制:由于该病的病因不够明确,故目前的发病机制亦难推测。Matsuo()等发现,当患者在眩晕出现后2周左右,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升高,认为系本身其他系统病毒感染后致血脑屏障减弱的结果,可能围绕前庭神经或神经节的神经束膜的通透性增强,使前庭神经和其神经节成为病毒侵入的薄弱部分。若认为病毒是前庭神经和其节细胞受损的原因,则可能的机制有二:一为直接感染,二为感染后的免疫损害。

临床表现

1.突发性眩晕多为摇摆,偶有旋转性眩晕,当头部或身体转动时眩晕加重。轻者仅在站立或行走时有失衡感,常伴有恶心,呕吐,无听力及其他脑神经受损。首次发作型发作后眩晕,通常持续数天后逐渐减轻,3-4周后症状基本消失,以后转为位置性眩晕,6个月后症状全部消失。

2.分型可分为单次发作型及多次发作型两种,多次发作型为反复发作眩晕或不稳感,认为系前庭神经部分萎缩或神经功能障碍所致。

3.发作特点本病发作多为单侧型,双侧型较少见,眼震方向依前庭功能受损情况而定,单侧者向健侧,双侧者向损伤较轻侧,经长期前庭代偿后,仍可观察到麻痹性眼震。前庭上神经受累多于前庭下神经。通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在24小时或2-3天内抵达高峰,持续数天在数周内逐渐缓解。前庭神经元炎的症状主要分两大类:(1)静态性前庭张力不平衡,包括眩晕,自发性眼震等(2)动态性前庭功能障碍,包括步态姿势不稳,运动时症状加重等。

4.前庭功能检查有向健侧自发性眼震,昂白试验(闭目直立试验)阳性,冷热水试验呈前庭功能低下或半规管麻痹。

诊断标准:突发眩晕伴自发眼震,前庭功能减退或半规管麻痹,发作时间长,无耳鸣及听力减退,无其他脑神经症状。

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梅尼埃病眩晕突然发作,发作时间短,一般几小时即消失,伴有耳鸣或听力减退,恶心呕吐,发作频繁,早期前庭功能检查正常,多次发作后减退。早期低频听力下降,晚期可全频率下降。

2.听神经瘤常有听力减退,无明确眩晕发作,常为头晕、步态不稳,以夜间为主,可伴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症状;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升高,X线片或CT扫描可明确诊断。

3.小脑梗死患者突发眩晕、恶心呕吐。常伴高血压及血管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T扫描可发现梗死灶。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避免头、颈部活动和声光刺激。

2)激素治疗:泼尼松20~30mg口服1次/d,必要时同时加用钾盐。

3)对症处理:对于前庭损害而产生的眩晕症状应给予镇静、安定剂治疗,眩晕、呕吐剧烈者可肌注盐酸异丙嗪(12.5~25mg)或地西泮(10~20mg)每4~6小时1次。症状缓解不明显者,可酌情重复上述治疗。眩晕减轻后可继续选服异丙嗪12.5~25mg、地西泮2.5~5mg,3次/d,或氟桂利嗪(西比灵)5~10mg,1~2次/d连服数天,以巩固疗效。同时可口服维生素B1、B~20mg、烟酸(菸酸)50~mg或山莨菪碱5~10mg,3次/d,肌注维生素B12~μg,1次/d。

△中医治疗

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中医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之说,因此,本病的产生多缘于风、火、痰、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多见外感风邪、痰浊中阻或肝阳上扰;缓解后则主要是脏腑虚损,多为肝肾亏损,髓海不足,或心脾两虚,上气不足;但往往虚实夹杂,共同为患。临床报道多从“内伤”论治,而有观点认为[1]在辨证分型中以“外感”多见,特别是发作期以外感风邪型最多。因前庭神经元炎患者多发年龄为20~60岁,平素体质虚弱,易感外邪,风邪外袭,邪遏经气,清窍被扰,发为眩晕。临床上须详察病情,辨证施治,发作时可选祛风、熄风、潜阳、化痰等法治疗,缓解后则用益肾养肝、健脾、补益气血等法治疗。①外感风邪型:祛风解表,清脑定眩。清眩汤加减,药用: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茯苓、川芎、枳壳、桔梗、薄荷各6g,甘草3g②痰浊中阻型:健脾燥湿,涤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法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各10g,生姜3片、大枣12g、甘草6g③肝阳上扰型:平肝潜阳,滋养肝阴。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钩藤、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10g、生石决明30g、栀子6g④气血两虚型:气血并补,养血安神。归脾汤加减,药用:白术、茯苓、龙眼肉、远志、熟地黄、白蒺藜各10g,炙黄芪30g,酸枣仁、木香、炙甘草6g、党参12g、当归15g、白芍20g⑤肾精虚损型:偏于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右归饮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山药各15g,杜仲、甘草各10g、附子4g,肉桂6g;偏于阴虚者,宜滋补肾阴,左归饮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山药各15g、茯苓12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有文献报道对照组单独用西药治疗本病,效果不很理想,总有效率为70.77%,病程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有后遗症BPPV1例,2例复发。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好,能缩短病程,迅速解除患者痛苦,总有效率达88.89%,没有后遗症,所有病例完全治愈,无复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前庭神经元炎的恢复过程

大多自限性病程,可在3个月恢复,但恢复过程可视病人情况受各种因素影响。静态性前庭张力不平衡先开始恢复:眩晕不稳感可1-2天开始减轻,1-2周内逐步缓解。自发性眼震可在一周减轻,原位固视时可在很大程度被抑制,但仍可在去除固视等条件下观察到自发性眼震达2-3周。静态性前庭张力恢复主要来自中枢的代偿性调整:例如(1)正常侧前庭张力降低以减少两侧的不平衡所到来的症状(2)病侧前庭核通过提高同侧颈反射的活动性来代偿等等。但是这种恢复并不意味着动态前庭功能的恢复。患侧前庭神经活动逐渐恢复时,其张力增加可能比调整过的对侧正常前庭张力高,此时原先的自发性眼震的方向会改变,慢相不再朝向病变侧了,这是恢复性眼震,继发于前庭代偿的张力不平衡。当正常侧前庭张力再次调整到与恢复侧一致的水平时,恢复性眼震就消失了。很多病人的外周前庭功能损害不能自发性复原,残存的损害会以动态前庭功能障碍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快速头动行走和跑步时由于较大的视网膜影像误差导致视物跳动等。动态前庭功能通常在静态前庭功能逐步恢复后的相当时间内仍然存在障碍,处于前庭功能失代偿状态。一组有60例病人的研究报告,90%病人在1月后,80%病人在6月后仍旧存在相关的外周前庭功能障碍。临床经常见到由于害怕晕而回避运动的病人,2-3年后仍旧残留头晕和前庭功能障碍。动态前庭功能指运动时的前庭功能状态,可通过低频和高频前庭功能检查得知。相对于高频前庭功能,低频前庭功能相对容易复原,但即使温度试验恢复正常了,高频头脉冲仍可处于异常。人们日常生活的很多活动需要依赖高频高速前庭功能,这部分前庭功能的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前庭康复对于高频高速前庭功能的恢复尤其重要。有研究发现,前庭康复的病人比没有前庭康复的病人,不但症状消失早而且生活能力恢复早。

眩晕症状减轻后尽可能早期活动,可同时配合前庭锻炼,促使前庭功能早日恢复。如反复采用转椅、秋千等常见机械运动来刺激前庭系统。上述各种为被动性锻炼,以锻炼前庭为主。另一种锻炼为主动式锻炼,属全身性锻炼。各种武术、体操、滑冰、滑雪等均属于这一类锻炼,使前庭系统兴奋阈值提高,早日恢复平衡功能。

前庭神经元炎的病程转归

前庭神经元炎的复发率相对较低,文献报告大约在2-11%之间。少数病人在多次反复后产生严重的双侧前庭病,又称连续性前庭神经元炎(SequentialVN),最终表现为持续性不稳和视振荡。10-15%的VN病人继发BPPV,因此前庭神经元炎是BPPV的原因之一。一些没有及时经前庭康复建立代偿机制的病人前庭功能可长期异常处于失代偿状态,因此生活能力长期不能恢复正常。还有一些病人的焦虑状态没有及时得到干预,以致急性期之后仍旧持续处于较高状态,合并精神源性疾患(文献报告达22%),或者逐渐演变成慢性行为性前庭疾患,例如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综合征(PPPD),此时要分清是过去病史还是现有症状。跟踪22例(29%)前庭神经元炎一年后仍有持续性头晕的研究发现,尽管其中20例完全恢复,仅2例存在未代偿的前庭障碍,其中17例(85%)在前庭疾患期间焦虑水平居高不下。

☆前景展望

同样是前庭神经元炎,不同病人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临床上常见到,有的病人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有的病人却在急性期过后长期存在头晕等各种残留症状。对于前庭神经元炎之后长期不能完全恢复的病人,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针对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只要采取积极措施,一般都是可以恢复的。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ongqicai.net/cfxcsjyhl/69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