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髓止痿养元疗法是赵主任经过多年的专注研究结合大量临床病例,几十种名贵纯正中药材,经过特殊加工提炼的汤药。通络解毒,活血化瘀,抑制炎性病症,控制病情继续恶化。保障外源性营养物质,激活自源性神经元修复。固本培元,稳定神经,使躯体活动正常,,轴突树突紧密相连,恢复神经组织的正常功能
即“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中医认为,人的不同情绪和五行元素是一一对应的,并且具有五行的特征,将情志与五行学说结合起来.
五行学说是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所总结出来的一种抽象的概念,它与阴阳学说一样,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原理,并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中医理论体系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即运动变化。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而五行学说中的“五行”,不再局限于特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本身,它是一种抽象的,并不直观的概念,古人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以及现象按照取象比类和推演的方法分属为五行,并且这些事物和现象都具有各自对应的五行的特性,并且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解释各种事物以及现象之间变化传导的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即五行相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即五行相克。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1]中医将人的情志归为五行,称之为五志,分别是怒、喜、思、悲、恐。这五种情志分别具有五行各自的特性。怒归属于木,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等性质和作用。喜归属于火,具有温热、升腾、光明性质和作用。思归属于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悲归属于金,具有沉降、肃杀、收敛、洁净等作用。恐归属于水,具有寒凉、向下、滋润、闭藏的作用。根据五志的特性,中医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时总结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消、悲则气消、恐则气下”,这说明,情志太过会影响到人体气机的运行,从而影响五脏六腑各功能而产生疾病。
(1)过怒伤肝。情绪过怒时,会对肝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而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的运行,并且肝藏血,血液不但能濡养身体的各个部位,并且还对女性的月经与带下有调整作用,正所谓“女子以肝为先天”。
(2)过喜伤心。过度的欣喜会导致心神涣散,面色不华,心神不宁等现象,这都跟心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心主神志,心主血脉,容易引起失眠多梦的症状,在损容性疾病方面,因为心火过旺或者心血不足容易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产生。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当一个人思维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目光明亮、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时,则为“得神”,是人体生命活力美的象征,是健康和美的表现。[3]除此之外,“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家已经非常熟悉,过度欣喜会导致心神不定,重者会有癫狂现象甚至气绝而亡。
(3)过思伤脾。当情绪过度思念或者思虑时,对脾脏的功能影响很大,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三大功能,通俗讲就是帮助消化食物,控制血液的运行,以及托举脏腑提升清阳物质的作用,当脾胃功能受到影响时,会有面色萎黄,四肢乏力,嗜睡等症状,也会影响到女性的带下和月经。
(4)过悲伤肺。林黛玉“葬花”是红楼梦的经典桥段之一,它充分地反映了人物性格过悲的特征,其中也有对林黛玉不施粉黛却依然面若红妆的描述,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这与之过悲的性格是有密切关系的,过悲伤肺,肺阴虚时会有两颧潮红,干咳少痰或无痰的症状。另外,肺在外主皮毛,当肺功能异常时,会出现皮肤干燥,容易发生皮肤过敏以及皮肤瘙痒症等。
(5)过恐伤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促进生长生殖发育等,肾与膀胱相表里,当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吓时,会有小便失禁的现象。当情绪长期处于恐慌惊吓中,影响肾的生理功能,可能会出现白发脱发,听力下降,牙齿松动脱落,骨骼发育不良等症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