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智慧之十二艾灸的作用和治疗

在我国古代针灸流派中,偏重灸法治疗是最大的一个流派,又称重灸派。由于使用灸法能振奋人体的阳气,中医认为“阳气”主功能,而阳气足就能使人体的机能达到正常和平衡,所以《扁鹊心书》谓:“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加强必毙伤;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阳气不绝,性命坚牢;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疲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吸气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随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亦”。说明了“阳气”在人的生命过程当中的重要性。《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云:“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补接真气”。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如“尺脉紧,脐下痛,宜灸天枢,针关元补之”,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认为灸有温通经脉、祛散寒邪、解阴毒、温脾肾、回阳救逆的作用。如治:“脱肛,灸百会”,乃“借火力以提下陷之气”。等等都说明灸法在临床治疗当中的重要性。

颈椎病、肩周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证属中医痹证,肌无力、肌肉萎缩属中医萎证,不孕不育证、习惯性流产属宫寒固摄不住,不排尿属肾阳虚气化不利,慢性结肠炎属脾肾阳虚……这些疾病,都属于中医虚证和寒证的范畴,现代医学对这类病束手无策,而艾灸恰恰具有回阳救逆、疏通经络、温经散寒、振奋阳气的作用。所以能治疗一切临床当中的虚证、寒证、痹证、萎证。

艾灸疗法的应用范围

一、温经活血通络、祛湿散寒除痹

用于治疗由风、寒、湿邪所引起的病症。如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面神经炎、肌肉萎缩等虚寒证。

二、温中补气、回阳固脱

用于治疗遗尿、遗精、早泄、阳痿、久泻、久痢、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肾下垂等。

三、行气拔毒、消肿散结

用于治疗疮疡初起、瘰疬、痈肿疮疔未化脓者。

四、调经止带、固摄安胎

用于治疗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胎位不正、习惯性流产、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

五、保健养生、预防疾病

能振奋人体内的阳气,能调节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如何治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费用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ongqicai.net/cfxcsjyzj/34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