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正在悄悄左右着你的情绪,快来看看你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通俗地来讲,即维持生命的物质。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构成身体的任何组织,也不是能量的来源,但它们却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

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绝对的不可或缺。而且由于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或合成量不足,其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

可是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中多肉少蔬,加上快餐、饼干、熟食等加工食品的流行,很容易导致维生素的缺乏。《中国成年居民营养素摄入状况的评价》显示,我国成年居民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不足的比例均超过了80%。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现阶段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维生素在调节身体代谢、维护正常生理功能中,其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缺乏维生素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如果告诉你,你的焦躁、紧张、抑郁等情绪,都是由于缺乏某种维生素而造成的,你相信吗?

维生素这样左右你的情绪

《生命时报》采访了多名专家,揭秘维生素是如何左右你的情绪的,教你把缺少的维生素补回来。

受访专家: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

缺乏维生素B1易导致:沮丧、易怒

维生素B1的作用:强化神经系统,保证心脏正常活动。促进碳水化合物之新陈代谢,营养神经系统等。

维生素B1被称为精神性维生素,可以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更能维持神经组织的正常活动。

当缺乏维生素B1时,人们常会出现沮丧、易怒、暴躁的情况,严重缺乏时则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炎。

缺乏表现:脚气病,消化不良,气色不佳,小腿偶有痛楚,大便秘结,厌食,严重时呕吐、四肢浮肿等。

主要食物来源:花生、粗粮、豆类、瘦肉、动物内脏及酵母等。尤其是花生含量最多。

缺乏维生素B6易导致:抑郁、急躁

维生素B6的作用:维生素B6是水溶性维生素,它是由几种物质集合在一起组成的,是制造抗体和红血球的必要物质,摄取高蛋白食物时要增加它的摄取量。

维生素B6与人体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有关,而人的情绪正是受到神经递质的调节。

当人体缺乏维生素B6时,可能会出现抑郁、急躁等不良情绪。例如,长期服用甾体类避孕药的女性,可能引起体内维生素B6的缺乏,从而导致情绪悲观、暴躁等。此类女性可当适当多吃些瘦肉、香蕉、花生、牛肉等食物。

缺乏表现:贫血症、脂溢性皮炎、舌炎。

主要食物来源:绿色蔬菜、啤酒、小麦麸、麦芽、肝、大豆、甘蓝、糙米、蛋、燕麦、花生、核桃等。

缺乏维生素B12易导致:反应迟钝

维生素B12的作用: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是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是几种变位酶的辅酶,也是红血球生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维生素B12可参与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维持神经鞘的脂质代谢与功能,维护神经系统的健康完整。若缺乏则可出现反应迟钝、情绪异常。

饮食上可通过多食用动物内脏、红肉、蛋类、乳制品等来加以纠正。

严重缺乏B12的患者,可以通过注射给药来补充。

缺乏表现:恶性贫血,月经不调,皮肤粗糙,毛发稀黄,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手指脚趾常有麻刺感。

主要食物来源:鱼虾、禽类、蛋类及各种动物肝脏、肾脏等食物。

缺乏维生素C易导致:情绪抑郁

维生素C的作用: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保护身体免于自由基的威胁,维生素C同时也是一种辅酶,许多重要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也需要维生素C参与作用。

维生素C可参与体内的羟化反应,促进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缺乏时可导致情绪抑郁。

缺维C的人,应多吃新鲜的蔬菜与水果,也可以服用维生素C的制剂,如维C泡腾片来进行补充。但注意一定要以冷开水来溶解,水温超过40℃会导致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发生较大改变。

缺乏表现:伤口难愈合,牙床出血,舌头有深痕,易患感冒,微血管破裂,严重的出现败血症。

主要食物来源: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其中鲜枣在果类中含维生素C最高。

缺乏维生素D易导致:精神疲劳、情绪低落

维生素D的作用: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

除了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D还有一定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

维生素D可影响神经传递有关基因的表达,有不少研究表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与维生素D的水平呈负相关。

当维生素D缺乏时,可引起头痛、食欲减退、精神疲劳、情绪低落、易怒等症状。抑郁或情感障碍,也可能与维生素D的缺乏有关。

缺乏表现: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症状包括骨头和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失眠,紧张等。

主要食物来源:鱼肝油、蛋黄、牛奶等。充足的光照能够促进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

维生素A的作用:与视觉有关,维持粘膜正常功能,调节皮肤状态。帮助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对眼睛保健很重要,促进骨骼与牙齿发育。

缺乏表现:指甲出现凹陷线纹,皮肤瘙痒、脱皮、粗糙发干,眼睛多泪、夜盲症、干眼炎,脱发,记忆力衰退等。

主要食物来源:红萝卜、绿叶蔬菜、蛋黄及肝、鳗鱼、比目鱼、鲨鱼、鱼肝油、蛋黄、奶油、人造黄油、乳酪、柑橘、大枣、白薯、莴笋叶、西红柿、豆角类等食物。

维生素B2的作用:又叫核黄素,参与体内广泛的代谢过程,维持眼睛视力,防止白内瘴,维持口腔及消化道粘膜的健康。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与蛋白质之新陈代谢。

缺乏表现:口角溃烂,鼻腔红肿,眼怕光,眼角膜发炎,皮肤多油质,头皮屑增多,手脚心有灼热感等。

主要食物来源:动物肝和心、鸡肉、蛋类、牛奶、大豆、鳝鱼、紫菜等。动物肝脏中的羊肝在食物中含维生素B2居首位。

维生素E的作用: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又称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它能促进性激素分泌,使男子精子活力和数量增加;使女子雌性激素浓度增高,提高生育能力,预防流产。

缺乏表现:出现睾丸萎缩和上皮细胞变性,孕育异常。在临床上常用维生素E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另外对防治男性不育症也有一定帮助。

主要食物来源:果蔬、坚果、瘦肉、乳类、蛋类、压榨植物油等。

维生素K的作用:具有防止新生婴儿出血疾病、预防内出血及痔疮、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促进血液正常凝固的作用。

缺乏表现:新生儿出血疾病,小儿慢性肠炎,成人不正常凝血等。

主要食物来源:绿色蔬菜,奶及肉类。

一张表看清你缺什么维生素

缺乏不同的维生素,身体表现的症状也各不相同。对照下表看看你究竟缺少哪一种↓↓↓

6类人要补充维生素

美国梅奥诊所营养学专家哈古斯·安妮的建议,提醒以下6类人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

1.饮食不规律的人

长期饮食不规律或每顿吃得太少,很容易造成维生素的缺乏,适量服用复合维生素可填补饮食上的缺失。

2.严格素食者

长期吃素的人,容易缺少维生素D、维生素B12等,长期如此,可造成恶性贫血,或损害神经系统。

3.不常吃鱼的人

吃鱼过少,可能会造成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缺乏。如果每周吃鱼少于两次,可在服用复合维生素的同时吃点鱼油。

4.经期出血多的女性

女性经期出血过多,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利于机体的血液再造和功能恢复。

5.患有消化系统慢性病的人

慢性腹泻,胆囊、肝脏慢性病的患者,常会出现吸收功能障碍,造成维生素流失,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利于疾病治疗和恢复。

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应的产品,以免和同服的药物相互作用。

6.手术后的病人

手术时因为组织损伤和缺血的人,补充维生素能促进组织再生,加速伤口愈合。

维生素C和K,还可促进凝血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后出血。

专家提醒:

维生素补充剂不能代替合理饮食,平时应把均衡饮食放在第一位。

严重缺乏者服用维生素补充剂前应咨询医生、药师或营养师的建议。

情绪和饮食的关系

医学研究证明:

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下,胃黏膜会充血发红,胃肠蠕动增加,消化腺分泌正常,有利于实现正常的消化功能;

在抑郁、悲伤、失望等消极情绪下,胃肠粘膜因缺血而致胃肠道功能降低,胃黏膜分泌减少,胃内酸度下降从而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情绪性进食由Bruch于年提出,他认为情绪性进食者不能区分由不同情绪所引起的饥饿感。而后,VanStrin等在年将“情绪性进食”定义为“以进食行为作为应对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孤独、愤怒等)”的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同消极情绪一样,都能对进食产生显著影响。

情绪性进食的危害

1.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等。医学临床发现,消化系统疾病中许多都与情绪有关。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下,往往可导致胃酸分泌持续增高,破坏了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从而引起消化道溃疡等疾病。

2.营养不良,如消瘦、肥胖等。积极情绪:暴饮暴食;消极情绪:营养素摄入不足、消耗过多。

3.经典的进食障碍:通常指并不继发于躯体或精神疾病,有饮食习惯和控制体重的异常行为,明显的躯体及心理社会功能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吞食、非典型性精神障碍。

4.消极情绪进食与进食障碍倾向性之间有密切关系,个体在积极情绪下的进食则不易导致进食障碍。

饮食对情绪的影响

在20世纪7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们对营养和大脑的关系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

1.许多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脂肪酸、维生素等,进入血液后马上对脑细胞及脑功能产生影响,使情绪发生快速变化;

2.神经递质是大脑中由化学反应到生物电反应的物质基础,是产生记忆、激发才智和创造力、调节情绪的关键物质;

3.许多食物成分在调节神经递质、引起脑活动及人类行为变化方面与某些药物有异曲同工之效。

影响机制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合成神经递质:5-羟色,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影响情绪非常明显。

影响情绪的营养素

1.酪氨酸

酪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由苯丙氨酸转化而来,可以促进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多巴胺是一种愉悦激素,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而去甲肾上腺素则利于头脑敏锐和警觉。目前,酪氨酸已作为抗抑郁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2.色氨酸

色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转化为5-羟色氨,5-羟色氨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可以起到镇痛、放松和令人平静的作用。色氨酸会提高大脑中血清素的水平。血清素是一种神经传递素,有镇定效果,在睡眠中起着重要作用。

3.叶酸

叶酸含量过低可以导致大脑中血清素水平下降。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认为,很多饱受抑郁折磨的人身体中的叶酸含量都很低。

4.其他营养素

钙:神经兴奋

镁:抗压力营养素

VB1、VB6等其他B族维生素:情绪低落、抑郁

维生素C:易怒、沮丧

维生素D

推荐食物

建议

1.避免情绪化进食。

2.在面对各种情绪问题时,可以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食物来缓解我们的情绪。

3.自我控制很重要。

4.补充多种高品质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C等,变成足量矿物质和植物抗氧化成份。

5.欧米伽3对情绪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抑郁症、狂躁症、焦虑症、多动症、自闭症等人群应该多进食冷水海鱼和补充足量、纯净、高浓度的鱼油。

6.胃肠道菌群对情绪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因此补充益生菌也是非常必要的。

7.钙镁D片、CoQ0及a-硫辛酸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每天补充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抑郁症、曲线波动大的人群。

你可能还会感兴趣…

实用|年养生挂历~

节食又运动了,就不会“三高”了吗?

我国癌症中的头号杀手:肺癌,为何偏爱中国人?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中药药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去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ongqicai.net/cfxcsjyyf/15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