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献报道,50-70岁的人群,约有90%的人有过不少于1次的眩晕经历,其中有眩晕症状的患者,约70%属于外周前庭系统疾病所致,称为外周性眩晕,也就是耳内的半规管和/或前庭神经出现毛病,属于耳鼻咽喉科疾病。这其中最常见的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约占34%,梅尼埃病约占30%,另外有36%属于耳鼻咽喉科的其他疾病,如前庭神经元炎、中耳病变损伤半规管、前庭神经病变等。
虽然不能单纯将眩晕归结为脑卒中,但同时也要予以足够重视,特别是老年人、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等。而对于此类患者(尤其是初次发病或近期症状、频率有加重的患者),建议神经内科专科门诊就诊,把最严重的病变排除掉,这样才能放心。
医院耳鼻喉科引进中国原创的SRM-IVBPPV诊疗系统,已为患者解决眩晕忧愁。
患者高某,近日突发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头部身体转动时加重,自行诊所针灸输液治疗无效,医院诊断耳石症未能复位治疗,随即就诊医院耳鼻喉科门诊。通过SRM-IVBPPV诊疗系统精准定位,快速复位,次日患者眩晕症状消失,无恶心呕吐。
眩晕诊疗系统适用范围:
1.针对各种BPPV的诊断、治疗,对难治性BPPV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实现精准诊疗;
2.针对前庭性疾病进行前庭功能辅助检查及前庭功能评估,包括:自发眼震试验、位置试验、变位试验、旋转阶梯试验、摇头试验、固视抑制试验等;
3.分别对三对半规管进行功能检查;
4下列前庭疾病及眩晕疾病的辅助诊断及鉴别: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聋伴眩晕、前庭性偏头痛;
5.运动病的康复及习服训练(晕车、晕船、晕机、空间运动病)
6.进行被动性前庭习服及前庭康复训练;
7.对三对半规管进行针对性训练;
8.针对特殊职业人群的选拔与评估;
9.前庭功能科研的综合模拟再现平台与临床应用。
此外还包括容易被忽视、误诊的非典型BPPV临床症状:
1·晕车晕船、头晕头昏、头上戴箍、摇头晃脑
2走路震头、晕机恐高、慢性头痛、肩胛酸困
3阅读疲劳、速度过敏、无故胸闷、脚踩棉花
其优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精确定位、定量、定速,诊断和治疗更精确。
2、全自动化的诊断与复位是全身整体运动,亦可按照半规管实际走向,进行更合理的度复位。
3、由于实现了度的运动,对上半规管的诊断与复位标准化,取代了手法复位用其他半规管来代替的做法,使上半规管的诊断与复位更准确。
4、该系统还可以针对患者半规管角度差异,其侧转角度可精确地调整到30度到60度之间,实现更精确的复位。
医院耳鼻喉科以精准的定位和优质的服务,为广大患者解决各种外周性眩晕问题。
科室
供稿:耳鼻喉科孟亚萍
编辑:宣传科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