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痛(intercostalneuralgia)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神经支配区域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肋间神经由胸脊髓向两侧发出经肋间到胸前壁,支配相应胸椎旁背部和胸壁的肌肉的分支及沿肋间走行的感觉分支。临床多见的是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分为根性、干性肋间神经痛两类,根性神经痛是由于病变累及脊神经根处,而干性神经痛是病变累及肋间神经。
病因
1)炎症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炎症,如带状疱疹、胸膜炎、结核病、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
2)创伤如肋骨骨折、胸肋关节错位、胸部手术后、心脏或胸部大动脉开胸手术后、胸椎损失或手术后、胸椎侧弯畸形等。
3)肿瘤椎管内外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4)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炎、骨质疏松、乙醇中毒。
5)胸椎椎间盘退变性突出、关节囊和韧带增厚和骨化常导致神经通道狭窄变形,可引起肋间神经炎症,产生疼痛。
中医认为,肋间神经痛疼痛窜及胸胁,上臂乃气滞;局部隆起,压痛明显,痛点固定不移乃血瘀.气滞血瘀,风热入侵经络,毒热交炽,气血壅遏不通.不通则痛。
症状、体征
1)症状疼痛沿肋间神经走行方向,从背部胸椎至前胸或腹部,呈半环形,放射性剧痛。疼痛一般为持续性、浅表刀割样,时有发作性加剧,在深呼吸、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可加重,常有束带感。病变一般为单侧单支。
2)体征病变的肋间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过敏或减退,相应肋骨边缘压痛,患部棘突叩击时可诱发电击样疼痛。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可同时合并原发疾病的体征。
诊断
肋间神经痛的致病原因很多,应根据病史、体征、影像学资料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确定原发病。根据疼痛发生在沿肋间神经分布区、局部有压痛,以及刀割样痛,持续性,时轻时重等特征可以诊断。但应与心绞痛、胸膜炎、心肌炎及肝、胰疾病等相鉴别。
治疗
肋间神经痛的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一般历时2~3个月,可自行缓解或消失。但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时好时犯,时轻时重,迁延数月甚至数年。
1)病因治疗。
2)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对肋间神经痛有效,同时也可作为诊断性阻滞方法,以鉴别脊髓或内脏疾病引起的疼痛。
3)痛点阻滞治疗对局部明显压痛,如陈旧性骨折痛点、手术后瘢痕痛点效果良好。
4)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程度选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癫痫药和阿片类镇痛药。
5)经皮肋间神经热凝术。
6)物理治疗可采用激光、红外线、超声波、经皮电刺激等。
欢迎扫一扫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