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验方单方简易方

(一)常用验方

1、四逆汤(《伤寒论》):

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不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象微细;太阳病恶汗亡阳。附子(生用,去皮,破8片)1枚,干姜20克,甘草(炙)28克。上3味,以水毫升,煮取毫升,去渣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1枚,干姜42克。

2、头风摩散(《金匮要略》):

治头风,头痛时发时止属寒证。炮附子1枚,食盐等分,为末,沐了,取6克,涂摩痛处,令药力行。

?

3、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

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心痛,霍乱吐利转筋。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去芦)、干姜(炮)、白术(锉)、甘草(炙,锉)各30克。作10丸,每服1丸,水毫升,化开,煎及7分,稍热服,食前。小儿分作三二服,大小以意加减。

4、立效方(《太平圣惠方》):

治齿疼。生附子10枚,蟾酥绿豆大,麝香0.4克,研细,粳米饭和丸,如粳米大,绵裹1丸,于痛处咬之。

5、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

治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身热,无头痛,恶寒,四肢厥冷,战栗,腹痛吐泻,不渴,引衣自盖,蜷卧沉重,或手指甲、唇青,或口吐唾沫,或脉来沉迟无力,或无脉。熟附子、干姜、肉桂、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五味子、半夏,加麝香0.09克,生姜3片。水煎,临卧服。

6、附子六物汤(《医宗金鉴》):

治附骨疽,骨节酸痛,四肢拘急,自汗短气,小便不利,手足浮肿。附子、甘草各3克,防己、白术(土炒)、茯苓各2.4克,桂枝1.5克。加生姜3片,水煎,食远服。

7、附子丸(《外台秘要》):

治寒疝下牵腹痛。附子60克,桃仁60克,蒺藜子30克。研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10-20丸,空心温酒下,日两次。

8、附子散(《外台秘要》):

治中寒,下痢脓血。附子1枚,曲、干姜各3分。研末为散,每服6克,温酒下,日2次。

9、附子散(《普济本事方》):

治反胃。大附子1枚,生姜汁毫升。置附子于砖上,四面火逼热,淬入姜汁,再温再淬,姜汁尽焙干研末。每服6克,加粟米少许,水煎服。

10、辰砂一粒丹(《宣明论方》):

治一切厥心痛,膀胱痛,不可止者。炮附子、郁金、橘红各30克。为末,醋面糊为丸,如酸枣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妇人醋汤下。

11、霹雳散(《传家秘宝方》):

治伤寒阴盛格阳,其人必躁热而不欲饮水者。大附子1枚(烧存性,为灰),成末,蜜水调服。

12、附子散(《普济方》):

治小便不通,两尺脉俱沉微,用淋闭通滑之剂不效者。附子(重炮,去皮,盐水内浸泡良久)30克,泽泻(不蛀者)30克。上锉散,每服12克,水毫升,灯芯7茎,煎服。

13、附子丸(《圣济总录》):

治休息痢及赤白痢。附子(炮裂,去皮脐15克),鸡子2枚(去黄取白)。上二味,先将附子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为丸,如梧桐子大,一时倾入沸汤中,煮数沸滤出,分作2服,空心、日午各1服。

14、趁痛丸(《卫生家宝》):

治腰痛不可转侧。附子(炮)15克,牵牛末0.3克,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盐汤下。

15、陕西中医;(5):

治白口疮(鹅口疮或雪口)。生附子、吴萸、大黄各等份。上三味共为细末,米醋适量调和,热敷两足涌泉穴,每日1次,昼敷夜取。

16、北京中医;(3):

治末梢神经炎。附子(重用)先煎,干姜、桂枝、黄芪(附子的1/2剂量),水煎,日服一剂。

(二)单方的应用

1、《经验方》:治呕逆反胃。大附子一个,生姜一个(细锉)煮研如面糊,米饮下。

2、《传家秘宝方》:"治头痛。附子(炮)、石膏(煅)等份。为末,入脑、麝少许,茶酒下1.5克。

3、《理瀹骈文》:治鹅口疮(虚火上浮)。附子、吴茱萸各10克。上药共研细末,米醋调成稠糊,做成饼状,敷贴两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可连用3-5天。

4、陕西中医;(6):治顽固性头痛。制附子60克,食盐30克。分别研末,各分成6包,每日2次,饭后冲服。阳虚头痛者,服1剂后头痛仍未缓解者,间隔3-5日,可持上方再服1剂,但不宜连续久服。"

(三)附子配伍与简易方

附子是强壮剂,也是增效剂。

附子除与干姜(姜附汤),人参(参附汤),黄芪(芪附汤),白术(术附汤),丁香(丁附汤),米仁(米附汤)等组成二味方外。还常与干姜、甘草配伍(四逆汤)以解附子之毒,也与麻黄,肉桂,生姜,细辛,仙灵脾,葱白,当归,茯苓,杏仁等配伍外,还与大黄,石膏,黄连,龙胆草,栀子,知母,生地,西洋参,白芍,羚羊角等寒药配伍以消除附子的不良药性,具有温凉并用之妙。

1、参附汤:人参,附子,救脱回阳。

参附汤是救急方,补气回阳效力强。正气大亏阳暴脱,喘汗肢冷急煎尝。

2、芪附汤:黄芪、附子,治盗汗。

3、术附汤:白术、附子,散寒去湿止痛。

4、姜附汤(伤寒论方):干姜、附子。主治泻痢,脉微,胸背痛。

5、丁附散:丁香、附子,治反胃呕逆。

6、米仁附子散(伤寒论方):米仁、附子,治胸痹痛剧。

7、四逆汤(伤寒论方。通脉四逆汤,干姜倍之):附子、干姜、甘草。回阳救逆:四逆汤(用)附草姜,大汗亡阳四肢冷。吐痢腹痛口不渴,救逆回阳赖此汤。

8、白通汤:附子、干姜、葱白。

9、近效术附汤(白术附子汤,伤寒论方):白术、附子、甘草。

10、麻附甘草汤(伤寒论方):麻黄、附子、甘草。

11、芍附甘草汤(伤寒论方):芍药、附子、甘草。

12、麻附细辛汤(伤寒论方):麻黄、附子、细辛。

13、大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方):大黄、附子、细辛,温经散寒通便止痛。

14、三仙丹(长寿丸):川乌一份、苍术二份、茴香三份。

15、米附败酱散:米仁、附子、败酱。治肠痈疮痈。

16、附子泻心汤(伤寒论方):附子、大黄、黄连、黄芩。

17、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桂枝、白术。治风湿骨痛。

18、桂附汤:桂枝、附子、干姜、大枣、甘草。

19、白术附子汤:白术、附子、干姜、大枣、甘草。

20、四味回阳饮:人参、附子、干姜、甘草。治虚脱。

21、四维散:人参、附子、干姜、甘草、乌梅。

22、茯苓四逆汤:人参、附子、干姜、甘草、茯苓。

23、乌头汤:制川乌、芍药、黄芪、甘草、麻黄,散寒去湿,止痛补气血。

24、真武汤:白芍、附子、白术、茯苓、干姜,温阳利水。

真武汤,温肾阳,附术茯苓芍药姜。恶寒腹痛体浮肿,肢重疼痛变安康。

25、附子汤:人参、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祛寒化湿。

温经助阳附子汤,参苓芍术同煎尝。体痛背寒肢又冷,手足风湿服之康。

26、附子理中汤(丸):附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治脾胃虚寒。

27、温脾汤:人参、附子、干姜、甘草、大黄。温补脾阳。

28、六味回阳饮:人参、附子、干姜、甘草、熟地、当归,治阴阳将脱。

29、镇阴煎:桂附、熟地、牛膝、泽泻、甘草,治阴盛于下,格阳于上,大吐大血。

30、金匮肾气丸:肉桂、附子、地黄、泽泻、丹皮、茯苓、山药。

31、桂枝芍药知母汤:肉桂、附子、白芍、白术、知母、防风、生姜、甘草、麻黄,治风湿。

32、小续命汤:人参、附桂芍术防姜草,麻黄,杏仁,防已,祛风寒湿痹。

刘志超编录

赞赏

人赞赏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ongqicai.net/cfscsjyyx/24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