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山西对口升学护理类大纲

白癜风诚信坐标企业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

护理类专业

本大纲是以中等职业学校护理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化学》(医药卫生类)(高等教育出版社年6月第1版,刘景辉主编)、《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年2月第3版,李玲、蒙雅萍主编)、《外科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年1月第3版,李勇、俞宝明主编)为主要参考教材,同时结合我省医药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编写制定的。

一、考试对象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专业应、往届毕业生。

二、考试总体要求

第一部分化学

掌握有关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化学理论,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的基本理论;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掌握烷烃的命名及饱和烃、不饱和烃、苯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了解油脂、糖、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第二部分护理学基础

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史、性质及范畴,初步掌握护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熟悉护士素质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的观念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掌握护理基本技术操作的相关知识。

第三部分外科护理

了解外科护理学的内容及发展简史,掌握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病人、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外科休克病人、麻醉病人、围术期病人、外科感染病人、损伤病人、肿瘤病人的护理,熟悉常见外科疾病的解剖生理概要及发病机制,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熟悉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的护理诊断/问题。

三、考试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化学(分)

(一)化学基本概念及理论(40分)

1.物质的组成和元素周期律(10分)

(1)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其表示方法,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质量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数间的关系。

(2)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掌握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了解原子序数的概念、理解元素周期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

(4)理解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并能初步判断和比较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5)了解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6)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根据化合价的升降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会判断氧化剂、还原剂。

2.物质的量及溶液浓度(15分)

(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了解摩尔的含义。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

(2)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3)理解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有关计算及溶液稀释时浓度的计算。初步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4)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计算。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5分)

(1)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

(3)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会简单判断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的方向。

4.电解质溶液(10分)

(1)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2)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掌握溶液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学会简单计算强酸、强碱溶液的pH值。

(4)了解盐的组成规律及盐类水解的本质,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理解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

(5)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6)了解渗透现象。理解医学上的等渗、低渗、高渗溶液概念。掌握浓度与渗透浓度的关系。

(7)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

(二)元素知识(30分)

1.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20分)

(1)了解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和化合价的变化规律;理解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氯、硫、氮等)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卤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种类及原子结构的特点。

(2)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与金属、氢气、水、碱的化学反应及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及实验装置的连接,理解氯气的收集、检验及尾气的吸收方法。

(4)了解漂白粉的组成、有效成分、漂白原理。

(5)了解硫及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掌握二氧化硫与水、氧气的化学反应。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7)掌握稀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及其用途。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理解氮气与氢气、氧气的化学反应。

(9)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氨与水、氯化氢的化学反应,掌握氨水的弱碱性及氨水的电离方程式。

(10)掌握实验室制氨气的原理、装置、收集及检验。

(11)理解铵盐的性质,掌握检验铵离子的方法。

(12)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酸性和氧化性。

2.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10分)

(1)了解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和金属的通性;理解典型的金属单质(如钠、铝、铁等)的特性及主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典型金属单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取用、保存。掌握钠与水、氧气的化学反应。了解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3)掌握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4)了解焰色反应,会用焰色反应鉴别常见的金属离子。

(5)了解铝的物理性质、用途及铝合金的用途。

(6)理解铝的两性,了解铝与酸、碱的化学反应及其用途。

(7)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了解明矾的净水作用。

(8)了解铁单质、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理解亚铁盐与铁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9)掌握检验铁离子的方法。

(三)有机化合物(30分)

1.概念(5分)

(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及其特点。理解有机物的结构式与结构简式。

(2)了解同系列、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掌握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3)了解官能团的概念并理解几种常见的官能团。

(4)了解有机物的分类和反应类型。

2.烃(10分)

(1)理解五个C以下烷烃的正确命名。

(2)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分子通式。

(3)了解甲烷的氧化反应和卤代反应。

(4)理解乙烯、乙炔的加成反应,了解氧化及聚合反应。

(5)理解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鉴别方法。

(6)掌握苯的结构,理解苯的化学性质。

3.烃的衍生物(10分)

(1)理解醇的化学性质。

(2)了解苯酚的结构,理解苯酚的弱酸性、与溴水反应。

(3)了解醛的结构,理解醛的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4)了解羧酸的结构,理解羧酸的酸性、酯化反应。

(5)理解乙醛、苯酚、乙酸的鉴别方法。

(6)掌握银氨溶液的配制及其操作。

4.糖、蛋白质、高分子化合物(5分)

(1)了解糖的分类及生理意义。

(2)了解单糖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还原性)。

(3)了解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的有关性质及用途。

(4)了解淀粉的水解反应、与碘的反应及用途。

(5)了解纤维素的水解及用途。

(6)理解氨基酸的结构,并了解分类、命名及两性,知道八种必需氨基酸。

(7)理解蛋白质的组成、盐析、变性和颜色反应。

(8)简单了解六类营养素和三大营养素及膳食平衡。

(9)简单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特性。

(10)简单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部分护理学基础(分)

1.绪论(2分)

(1)掌握现代护理学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

(2)掌握南丁格尔对近代护理的贡献。

(3)掌握护理学的主要任务、范畴及工作方法。

(4)熟悉中国护理的发展趋势及护理学的范畴。

2.护士素质与角色(2分)

(1)掌握护士素质的内容及要求。

(2)掌握护士角色及护士角色功能。

(3)了解素质、慎独的概念。

3.护理学的基本概念(3分)

(1)掌握健康、护理的概念与内涵。

(2)熟悉人的基本需求、人的成长与发展。

(3)熟悉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护理与健康的关系。

4.护理相关理论(5分)

(1)掌握系统、压力、适应的概念。

(2)掌握系统理论、压力适应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3)掌握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4)熟悉压力源、压力反应的分类、适应的层次及特征。

(5)熟悉住院病人常见的压力源及预防和应对压力的策略。

(6)了解系统的基本属性。

5.护理程序(5分)

(1)掌握护理程序、护理诊断的概念。

(2)掌握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及各步骤的工作内容。

(3)熟悉护理程序的意义。

6.护理安全与防护(4分)

(1)掌握护理安全、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职业防护、护理职业暴露、普及性预防、标准预防的概念。

(2)熟悉防止及正确处理常见的职业损伤。

(3)了解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7.医院与住院环境(4分)

(1)掌握病区的物理环境要求、铺床法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门诊、急诊护理工作内容。

(3)医院的概念、医院的种类、医院的任务。

8.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4分)

(1)掌握病人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工作和出院护理工作内容。

(2)掌握运送病人护理技术。

(3)熟悉入院和出院程序。

9.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3分)

(1)掌握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的概念。

(2)掌握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及安置方法。

(3)掌握协助患者更换卧位的注意事项

(4)熟悉保护具的种类、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0.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8分)

(1)医院感染、消毒、灭菌的概念。

(2)掌握常用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

(3)掌握无菌技术概念、操作原则和方法。

(4)掌握隔离基本知识、隔离原则、隔离种类、隔离技术方法。

(5)熟悉感染链、医院感染类型,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分类。

11.病人清洁的护理(8分)

(1)掌握口腔护理的目的、常用漱口溶液及注意事项

(2)掌握压疮的概念、发生的原因、预防、治疗及护理。

(3)掌握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

(4)熟悉皮肤清洁护理、晨晚间护理内容。

12.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6分)

(1)掌握生命体征、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间歇脉、脉搏短绌、潮式呼吸、呼吸困难、高血压的概念。

(2)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3)掌握异常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13.冷热疗法(4分)

(1)掌握冷、热疗法的作用及禁忌证。

(2)掌握常用冷、热疗技术的方法、注意事项

(3)熟悉影响冷热疗的因素。

14.饮食与营养(6分)

(1)医院饮食的分类和应用,鼻饲法的概念。

(2)掌握特殊饮食(鼻饲法)护理措施。

(3)熟悉一般饮食护理方法。

(4)熟悉出入液量记录。

15.排泄护理(5分)

(1)掌握多尿、少尿、无尿、膀胱刺激征、导尿术、留置导尿术、尿失禁、尿潴留、腹泻、便秘、灌肠术的概念。

(2)掌握对尿液、粪便的观察,排尿、排便异常的护理。

(3)掌握导尿术、灌肠术。

(4)熟悉影响排尿、排便的因素。

16.药物疗法(8分)

(1)掌握药物的保管原则。

(2)掌握给药的基本原则、注射原则。

(3)掌握各种注射法的概念、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掌握常用过敏药物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5)掌握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预防和急救措施。

(6)熟悉口服给药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7)熟悉破伤风脱敏注射法。

17.静脉输液与输血法(8分)

(1)掌握输液、输血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输液故障及排除法,输液、输血反应及护理措施。

(3)掌握输液速度与输液时间的计算。

(4)熟悉静脉输液常用的溶液及作用。

(5)熟悉血液制品的种类、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6)了解小儿头皮静脉特点。

18.标本采集(4分)

(1)掌握标本采集原则。

(2)掌握血、尿、便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3)熟悉常用防腐剂的作用及用法。

19.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6分)

(1)掌握危重病人的常用抢救技术。

(2)熟悉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内容。

(3)熟悉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措施。

20.临终护理(3分)

(1)掌握濒死、死亡、临终关怀的概念。

(2)掌握脑死亡的标准。

(3)掌握临终病人生理、心理变化及护理措施。

(4)了解死亡的分期和尸体料理。

(5)了解临终关怀的内容、基本原则。

21.护理相关文件记录(2分)

(1)掌握医嘱的概念、体温单绘制、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2)熟悉医嘱的种类、病案排列顺序及病区报告的书写。

(3)了解医疗文件的记录的意义、记录原则、保管要求。

第三部分外科护理(分)

1.绪论(1分)

(1)了解外科护理的内容和发展史。

(2)掌握整体护理及护理程序的相关概念。

2.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8分)

(1)掌握水、钠代谢失衡及钾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熟悉体液的正常代谢及水钠代谢失衡、钾代谢失衡病人常见护理诊断/问题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病人的护理。

3.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的护理(1分)

(1)了解外科病人的代谢特点。

(2)掌握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4.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4分)

(1)掌握休克的概念、不同时期休克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护理措施

(2)熟悉休克病人的处理原则、常用的监测指标及意义。

5.麻醉病人的护理(4分)

(1)了解麻醉的概念及麻醉的分类和方法。

(2)掌握麻醉前饮食及药物准备。

(3)掌握局麻药中毒及护理。

(4)掌握全麻和椎管内麻醉的护理措施。

6.围术期护理(6分)

(1)了解围术期护理的目的及意义。

(2)熟悉手术分类及其特点。

(3)熟悉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病情观察要点。

(4)掌握手术前、手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手术中的配合和管理。

7.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8分)

(1)了解外科感染的特点及分类、转归。

(2)熟悉外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外科感染病人的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3)了解常见的非特异性感染护理评估。

(4)掌握非特异性感染病人的护理措施。

(5)掌握特异性感染的概念、发病条件、护理评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8.损伤病人的护理(6分)

(1)熟悉创伤的分类。

(2)熟悉清创术的处理原则。

(3)掌握烧伤的护理评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9.肿瘤病人的护理(2分)

(1)了解肿瘤的病因。

(2)掌握肿瘤的分类及分期。

(3)掌握肿瘤病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社会状况及护理措施。

10.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4分)

(1)熟悉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病人处理原则、常用的检查方法。

(2)掌握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11.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4分)

(1)了解甲状腺肿瘤及常见颈部肿块病人的护理。

(2)熟悉甲亢、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人的处理原则常用检查指标及其意义。

(3)掌握甲亢、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12.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4分)

(1)了解乳房的解剖生理。

(2)熟悉急性乳腺炎的处理原则、急性乳腺炎和乳腺癌病人的护理诊断及乳房良性肿块的鉴别。

(3)掌握急性乳腺炎、乳腺癌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13.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4分)

(1)了解胸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辅助检查。

(2)熟悉胸部疾病的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3)掌握常见胸部损伤、肺癌、食管癌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4)掌握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措施。

14.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与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4分)

(1)了解急性腹膜炎病人的病理生理。

(2)熟悉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和腹部损伤病人的病因及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3)掌握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和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4)掌握胃肠减压术的作用及护理要点。

15.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10分)

(1)熟悉腹外疝的相关定义、病因、病理解剖及分类。

(2)掌握腹外疝的身体状况、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3)熟悉胃癌的病因、病理。

(4)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癌病人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5)熟悉急性阑尾炎及肠梗阻的疾病概要、大肠癌的相关知识。

(6)掌握急性阑尾炎、肠梗阻、大肠癌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7)熟悉常见直肠肛管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8)掌握常见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16.肝胆胰疾病病人的护理(10分)

(1)了解肝脓肿病人的护理。

(2)熟悉门静脉高压症的疾病概要、护理评估。

(3)掌握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措施。

(4)熟悉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及护理评估。

(5)掌握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措施。

(6)熟悉胆道疾病的病因、机制及分类。

(7)掌握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8)熟悉胰腺癌的概述及护理评估。

(9)掌握胰腺癌病人的护理措施。

(10)掌握T管引流病人的护理。

17.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2分)

(1)熟悉外科急腹症的常见病因,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2)掌握急腹症腹痛的特点,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措施。

18.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4分)

(1)了解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发病因素。

(2)熟悉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护理评估。

(3)掌握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护理措施。

19.泌尿及男生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4分)

(1)掌握常见症状及诊疗操作的护理。

(2)熟悉泌尿系损伤、结石及肿瘤的概要及护理评估。

(3)掌握泌尿系损伤、结石及肿瘤的护理措施。

(4)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5)掌握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20.运动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8分)

(1)熟悉骨折概念、分类及骨折愈合过程、影响因素。

(2)熟悉骨折、关节脱位的病因分类和身体状况;颈椎骨折、脊髓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3)掌握骨折、关节脱位和骨肿瘤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骨折和关节脱位病人的处理原则。

(4)熟悉化脓性骨髓炎的概述、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21.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病人的护理(2分)

(1)了解皮肤病、性传播疾病的病因、分类及常见的护理问题。

(2)熟悉皮肤的结构、功能及常见皮肤病、性传播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化学、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各占分。

2.题型结构

第一部分《化学》,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

第二部分《护理学基础》,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

第三部分《外科护理》,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

3.试卷的难易结构

易∶较易∶较难∶难=4∶4∶1∶1

五、大纲说明

(一)对口升学考试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入高职或本科院校的重要途径之一,命题者应考虑目前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色,以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应知应会为主,不出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考题。

(二)命题应注重基础考查,着力内容创新。命题范围原则上不超出本大纲,凡本大纲未提及的参考教材内容均非考试内容。

(三)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必要的区分度,以利于升学的选拔,考试中单个题目的分值不应大于20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ongqicai.net/cfxcsjyyy/75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