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空间定位紊乱所导致的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同时,眩晕多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反应。这种眩晕的感觉主要与双侧前庭的兴奋性失衡有关,而这种失衡的差距并无固定的量化数值,且会因人因时而异。此外,这种现象的发生又常与前庭系统的稳定性、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以及前庭系统固有的习服程度等诸多特殊生理特点有关。更为重要的是,前庭系统与其他神经系统在中枢层面存在着广泛的神经核间联系,在大脑皮层还有诸多融合的投射区域,使得临床多种疾病引发的眩晕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因此,认识前庭系统的生理特性,将为眩晕疾病的系统治疗、前庭康复和预防复发提供重要的观察视角与临床思路。
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内耳又称"迷路"),前庭就在人的内耳中,是内耳器官之一,由三个半规管和球囊、椭圆囊组成,其中还充满着内淋巴液。前庭的三个半规管感知身体旋转的角加速度,球囊、椭圆囊感知直线加速度。例如坐在行进的车中即使闭上眼睛,不看窗外,也可感知到车的加速、减速或转弯;又如乘坐电梯时那种升、降的感觉,这些都是半规管、耳石器感知的。人体平衡系统也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平衡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前庭是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长在头颅的颞骨岩部内。三者只要其中任何一种感受器向中枢传入的冲动与其它两种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不协调一致,便产生眩晕。因内耳前庭神经系统是维持人体平衡功能的主系统,主要产生两个方面的生理效应:一方面对人体变化了的位置和姿势进行调节,保持人体平衡;另一方面参与调节眼球运动,使人体在体位改变和运动中保持清晰的视觉,故它对保持我们的姿势平衡和清晰的视觉起重要作用。且与全身其它系统存在广泛联系,其自身疾患或其它系统疾患累及前庭系统均能导致眩晕。故眩晕多由内耳前庭系统不协调引起,约占眩晕病例的70%。前庭反应前庭反应包括三部分:
1.感觉性反应(眩晕),
2.运动性反应(眼球震颤、身体倾倒);
3.植物神经反应(恶心、呕吐、出汗和面色苍白)。
其中眩晕仅仅是主观性感觉,不能客观分析,而第3项虽属客观反应,但缺乏客观分析指标。目前临床只能对眼球震颤和身体倾倒反应对前庭功能进行客观分析,这就是当前临床眩晕诊查中普遍应用的眼震电图(ElectronystagmographyENG)和姿势图(PosturographyPG,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检查)。眼震电图是一套系列系统检测,包括许多项目如:自发性眼震试验、视动、视跟踪验、旋转试验、位置试验、温度刺激试验等。
前庭评估(1)前庭测试:
①听力测试(音叉)
②眼震电流描记法
③动态姿势描记平台。
④温差实验(扶正反射):冷水(30°C)快相:眼球往对侧则正常,热水(44°C):快相:眼球往同侧则正常。
(2)物理检查:肌力,活动度,本体感觉,肌张力
(3)平衡评估:
①静态姿势:踝,髋,跨步策略
②单脚站立测试(睁眼,闭眼);
③福田测试:30°C和50cm正常。
(4)仪器:平衡软垫,“灯笼”测试,智能平衡仪
(5)摇晃测试:
①Functionreachingtest
②躯干倾斜角:左右16°前后(8+4)12°
(6)走直线,两只脚在同一条线上,走3m或10步,记录过程中出现偏移次数。
(7)19个动作测试
动作敏感系数MSQ=有症状的姿势个数X总分(强度与持续时间的总分和)/X%
强度:0-5;持续时间:0-4s;5s-10s-1min;11s-29s-2min;30s-3min(可能耳石脱落)。MSQ%表示头晕很严重,0-20%相对正常。
前庭紊乱疾病(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①特定的位置,有1~40s的潜伏期
②一天几次
③眩晕出现后,保持头位静止,眩晕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min,最多2min
④无耳聋、耳胀、耳鸣
⑤眼震
(2)、梅尼埃病:(内耳膜迷路积水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疾病)
①周期性发作,几个月一次
②眩晕每次发作持续半小时~一小时
③耳胀
④耳鸣
⑤耳聋
(3)、内耳感染(内耳炎、前庭神经炎)
①眩晕一直存在,几天或几个月
②眼震
③失衡
④恶心呕吐
(4)、头部受到外伤
(5)、肿瘤、骨髓炎、病毒感染……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