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可以改善患者贫血、血小板低等情况,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在临床工作中输血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若不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很容易加重病情,带来一定的危险性。
那么,在临床上遇到输血的不良反应,我们要如何处理和预防呢?今天小护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01发热反应
主要表现:
一般发生于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患者起初寒战,继而出现高热,体温可升高至38~41度,发热持续时间不等,轻者持续1~2小时,重者可持续数小时,可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预防:
严格管理血液保存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处理:
1、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通知医生。
2、高热者行物理降温,寒战者给予保暖措施。
3、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等治疗。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5、将输血装置、余血送检。
02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
一般发生于输血结束或输血后期,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肿痛。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预防:
1、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
2、对有过敏史的病人,输血前应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注意药物不可加入血液内。
处理:
1、发现过敏反应,立即通知医生。
2、轻者:加强观察,减慢输血速度,遵医嘱配合给予抗过敏药物,用药后可缓解。
3、重者:立即停止输血,输入无菌生理盐水,保持静脉输液通路通畅。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积极配合医生完成紧急救治。
4、将输血装置、余血送检。
03溶血反应
主要表现:
急性溶血反应:多为输入ABO血型不合的血液,典型症状为发冷、寒战、发热、头痛、腰背疼痛、胸前压迫感、呼吸困难、紫癜、血红蛋白尿、休克等。
迟发性溶血反应:多为Rh血型不合所致,输血1周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持续低热)、贫血、黄疸、血浆胆红素升高、血红蛋白尿、畏寒、寒战、腰痛等。
预防:
1、认真做好血型坚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从采集血液标本开始到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
3、血液自血库取出回复至室温时即可输注,应在30min内输入。
4、输注2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5、血制品内不应加入任何药物,避免发生药物配伍禁忌,引起溶血。
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
2、保留输血前及溶血后血标本及余血,以备检查分析原因。
3、保持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或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色、尿量变化,做好记录。
5、若出现休克,根据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
6、必要时配合透析治疗。
04循环负荷过重
主要表现:
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可见患者端坐呼吸等。
防治:
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根据病情调整滴速,加强巡视,密切注意滴速的变化。
2、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停止输血,迅速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必要时,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流量氧气吸入,20%~30%酒精湿化,以减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泡气体交换,纠正缺氧。
3、遵医嘱予以镇静、利尿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同时记录出入液量。
05出血倾向
主要表现:
手术伤口渗血、皮肤、黏膜淤斑、牙龈出血、静脉穿刺部位出血甚至血尿等。
防治:
1、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尤其是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处有无出血。
2、严格掌握输血量,每输入5个单位库存血时,应间隔输入1个单位新鲜血液。
3、根据凝血因子缺乏情况补充有关成分。
06枸橼酸钠中毒
主要表现:
手足抽搐、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心电图Q-T间期延长甚至发生心脏骤停等。
防治:
遵医嘱每输入库存血ml,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以预防发生低血钙。
最后小护提醒!
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同时,别忘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噢~
希望今天的分享内容能帮助大家,在临床上更好的预防静脉输血不良反应,当遇到不良反应时,不再慌张,能够正确判断并处理。
参考文献
1.乔艾珍.《安全输液百问百答》.人民卫生出版社.
2.李恒.输血流程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措施.心理月刊.年第17期.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看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想呢~是否还有许多其他日常护理问题想要进一步的互相讨论呢?
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更好的护理学习交流平台,护-护士交流分享群正式“营业”啦!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共同进步,创造护理人更好的未来~
具体信息如下
护护士助手
首个
护士交流分享群
社群内可以自由讨论:
护理经验、干货分享护理临床案例难点护考相关资讯护士工作心得……
入群方式
▼
长按识别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