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身痛
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身体疼痛为主证者,称之为经行身痛。本病主因是素体正气不足,营卫失调,筋脉失养,或因素有寒湿滞留,经行时则乘虚而发。临床辨证分虚实两型,但以体虚为本,治疗以调气血,和营卫,通经络为主。实者重在调气和血,虚者以养血调营为主,因于寒湿者,则以温阳散寒除湿为主。
西医学认为,由于患者经前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雌激素水平增高,或雌激素与孕激素比值异常造成经前期水钠潴留,引起骨骼肌及关节周围组织充血水肿,从而出现全身关节疼痛。
一、诊断要点
.根据周身性酸痛,尤以腰及关节酸痛明显,经后消失,妇科检查或B超都提示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即可诊断。
2.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颈椎、腰椎增生等疾病鉴别。
二、辨病简析
本证以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周身、腰腿及关节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经行身痛有虚实之分,临床常见气血虚弱、寒湿阻络等证,气血虚弱者症见经行及经后遍身隐隐酸痛,经量多,色淡红,面色萎黄,头晕乏力,舌淡,脉细弱;寒湿阻络者症见经前及经行全身冷痛,行动不便,热敷痛减,经少不畅,色紫,或腹痛,舌紫黯,脉涩。经行身痛临床以虚证、寒证多见,因血虚不能濡养筋脉,经行时血海溢泄,血益不足,四肢百骸失于荣养,“不荣而痛”;或因寒湿凝滞筋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而痛”。《素问·痹论》说:“营气虚,则不仁。”故以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而立法。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论治。
三、经方辨证论治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与用法:
黄芪(9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8克),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水煎服,每日3次。
功用与主治: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治血痹。阴阳俱微,外证肌肤麻木不仁,如风痹状。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脉微涩而紧。经行身痛出现上述症状者可辨证用之。方中黄芪为君药,甘温益气,补在表之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留邪;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和表里,共为臣药;生姜辛温,疏散风邪,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为佐使药;桂枝芍药相配伍,调和营卫,芍药黄芪相配伍,以补益气血,生姜大枣相配伍,以调理脾胃,生化气血。五味药配伍精当,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效。
临证化裁:
()若兼见腰膝酸软,怕冷,四肢不温加用淫羊藿9克、巴戟天9克、鹿角霜6克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2)若汗出涔涔,恶风怕冷明显,宜益气固表敛汗为重,加用防风5克,党参2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先煎),浮小麦30克,麻黄根6克,五味子9克;
(3)下肢浮肿明显者加泽泻5克、车前子0克以利水消肿;
(4)脸面与上半身浮肿甚者加重桂枝、炙甘草用量,以温化水饮;
(5)若阳虚寒凝,脉络瘀阻症见患处痛似针刺、刀割样,不能触碰,局部畏冷,入夜痛甚者,加用当归2克,鸡血藤、珍珠母各30克,全蝎6克补血活血,化瘀止痛。
四、医案选录
验案
李某,女,32岁。年8月5日诊。
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心悸少寐,面色苍白。近年来每次经行时身痛拘急,经后则止。此血虚兼夹风寒所致。处方:
黄芪60克,当归5克,桂枝0克,白芍9克,羌活6克。
服2剂后病愈。
五、相关报道
王东巧认为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之效。主治:血痹证之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一首振奋阳气、温运血行、调畅营卫的方剂,其主证特点,各家论述颇多,临床运用也较广泛,除血痹之肌肤麻木不仁外,大凡中风后遗症之手足无力、肢体麻木不仁者,或筋骨萎软等均有效。并将该方应用于妇科疾病中的痛经、月经后期、产后身痛、产后缺乳等的治疗,凡是气血两亏、阳气不振、营卫不和者,即使没有典型的血痹症状,加减使用亦收效甚佳。
[按语]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为温阳通痹的要方。原文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本方为治疗血痹重症的代表方,阴阳俱微是指营卫气血俱不足;寸口关上微,是阳气甚虚;尺中小紧,为重感风寒,血痹的症状,临床主要以局部肌肉麻木为特征,如受邪气较重,亦可兼有酸痛感,所以说“如风痹状”。《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说:“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体现了方中诸药之配伍之意。本方为治疗血痹之常用方剂,以四肢麻木,或身体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无力为证治要点,亦可治疗风痹。适当加减可治疗产后、经期身痛,肩周炎、末梢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类风湿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皮肤炎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有报道以本方加牛膝、红花、木瓜和天麻等治疗末梢神经炎;加当归、白芷、细辛、威灵仙等治疗面神经麻痹;加羊肉克煎汤并加鸡血藤、当归等治疗产后身痛;加党参、白术、赤芍、川芎等治疗肢端麻木;加全虫、地龙、蜈蚣、细辛等治疗桡神经损伤;加炙乳香、没药、牛膝、红花、当归、水蛭等治疗脱疽;加骨碎补、当归、续断、杜仲等治疗痛痹;合乌头汤化裁治疗坐骨神经痛均证明有满意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抗疲劳、抗炎、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因此此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要比其功能主治范围更加广泛。(原文的相关参考文献略)
拓展阅读:
学好中医医案的必要性跟中医大家学六经辨证治疗不孕症《伤寒》、《金匮》方在男科病的应用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经方妇科应用集成》
主编:王惠珍;编辑整理/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旨在传播中医知识,喜欢本书欢迎购买正版图书。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