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旋覆花汤与小柴胡汤的典型区别

湿温胁痛,不可误认小柴胡,香附旋覆花汤主之,久不解,间用控涎丹。

香附旋覆花汤由香附,旋覆花,半夏,陈皮,茯苓,苏子,薏苡仁组成。

用于悬饮,胸胁牵掣性痛(非胀痛刺痛隐痛),随咳嗽或体位变化则疼痛加重,苔腻者。

本方为肝气郁结,肝络瘀滞,脾胃湿浊水饮聚结胸胁之证(祛肝胆痰湿)。

下面我们分享江尔逊与余国俊师徒关于悬饮轻证香附旋覆花汤运用的文章。

一、《治悬饮方自身验证录》作者/江尔逊

我自幼体弱多病,年甫弱冠,便患悬饮,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在先师陈鼎三先生指导下,抱病研习《金匮要略》痰饮病篇。

该篇论悬饮曰: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皇皇经文,千载生辉,毋待诠释,悬饮之证因脉治,已昭然若揭。但我畏十枣汤猛峻,未敢轻尝,而别求方药。也是合当滥竽杏林,因为轻、重、危证均患过,自身验证方药的疗效,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推己及人,自然少走一些弯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一、香附旋覆花汤治悬饮轻证

我20岁时,仲秋月,偶感寒,咳嗽,胁痛(牵掣痛,如翻身、转侧、深呼吸便牵引作痛),寒热往来,每日几十度发,每次几分钟或十余分钟不等。寒时,背心如冷水洒泼;热时,又如烈火燎灼。

自书小柴胡汤加减不效,先师笑曰:“此非柴胡证,乃香附旋覆花汤证也。毫厘千里,慎之慎之!”

即书原方:生香附、旋覆花(布包)、苏子、广皮、茯苓各9g,法夏、苡仁各15g。余颇恶药味之苦涩难咽(旋覆花之故),咽下便呕。半日许,断续呕出黏涎碗许,不意寒热,胁痛竟完全消失。

我暗喜本方之妙,乃请教先师。

师出示《温病条辨·下焦篇》第41条:“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不可误认柴胡证,香附旋覆花汤主之。”

我顿开茅塞:原来是误认了柴胡证!何以会误认?乃因寒热、胁痛颇似柴胡证。但既非柴胡证,其胁痛伴寒热当作何解?

吴鞠通自注:“此因时令之邪,与里水新搏……”

真是一语道破!光阴荏苒,阅历渐多,复取仲景柴胡证,与鞠通香附旋覆花汤证合勘,益知二证之寒热虽相似,胸胁证候却大异之。

柴胡证为胸胁苦满,或兼痛,但决非牵掣作痛,乃无形邪气郁于少阳,偏于半表;

香附旋覆花汤证为胸胁牵掣作痛,而非苦满,乃有形水饮停聚胸胁,偏于半里。

毫厘之辨,在于斯乎?我数十年来治悬饮轻证,均用香附旋覆花汤化裁,历用不爽。

值得思考者,鞠通既言悬饮胁痛之病因为“时令之邪,与里水新搏”,是否必有外证呢?不一定。

如年,我已年届六旬,患面神经炎初愈,亦在仲秋,偶着凉,外证不显,惟右胁痛,未介意。至夜,从影院归途中,胁掣痛加重,牵引肾区,仍勉强就寝。夜半,胁痛剧增,不敢翻身和深呼吸,家人扶坐,亦难支持,医院,注射止痛针,胁痛分毫未减。次晨,西医诊断为小叶性肺炎,欲用抗生素。我自知为悬饮复发,即疏香附旋覆花汤加降香、白芥子、瓜蒌仁,服1剂,至傍晚,胁痛大减,又服1剂痛止。又一次,我返家乘车受风,并无外证,胁痛亦发,卧床不起,亦如法治之而愈。

我曾用此方治过不少胸膜炎、胸腔积液病人,大多无外证,—般服2?4剂便可止住胸胁彻痛。可见悬饮轻证,纵来势较急,或因外感诱发,却不—定伴见外证。所以我提倡读古医籍时,一不要以文害辞,以辞害意;二不要脱离临床,死于句下。

《温病条辨》第四十一条,一个字都不要放过。原文结尾时说“久不解者,间用控涎丹”。控涎丹用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份,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至十丸,临卧姜汤送下。这是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方,治悬饮重证之方。那么香附旋覆花汤就应该是治悬饮轻证之方了。

二、控涎丹治悬饮重证回忆年,我的悬饮病复发,胁痛甚剧,岂止不可翻身转侧,即身体稍动,胁部亦如刀刺之,遍服往昔获效方药(包括香附旋覆花汤)乏效。因思悬饮重证,《金匮要略》十枣汤十分对证。但我素体虚弱,未服先惧。

遂遵鞠通“虽不用十枣之峻,然不能出其范围”及“久不解者,间用控涎丹”之训,取自制控涎丹1.5g吞服,不足10分钟即如厕,哗哗而泻下者皆是水,约有半桶,泻后约4小时,试翻身,竟完全不感觉胁痛。客观论之,控涎丹虽不如十枣汤之猛峻,但方中甘遂决经隧中水饮,大戟逐脏腑中水饮,白芥子驱皮里膜外水饮,合而用之,药力亦不缓。故宜制成丸,小量吞服,则攻逐水饮而不过伤正气。

我近年常用本方治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只要病人不兼外证,或外证已罢,无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均可放胆与服,毎次1.5g,早晨空腹吞服,15?30分钟即可致泻。如体质不甚虚者,下午4?5时再吞服1.5g。随着腹泻次数增加,胸水消退亦加快,一般不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毒副作用。待胸水消退,转服健脾清肺、祛痰通络方药缓缓调理之。

余国俊老师进行补充拓展香附旋覆花汤方证:

问:小柴胡汤方证和香附旋覆花汤方证都属于少阳病吗?答:是的,都是少阳病。

问:一个在半表,一个在半里?答:一个偏于半表,一个偏于半里。病位都在少阳。

问:老师说香附旋覆花汤方证的症状特征是胸胁掣痛,其病因病机是水饮停聚胸胁。我要问的是,是不是只有水饮停聚胸胁,才会引起胸胁掣痛?

答:我原来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在年,我用香附旋覆花汤3剂迅速治愈一例自发性气胸之后,就不那样认为了。年秋,一位男患,31岁,身高1.67米,消瘦,嗜烟酒,经常咳嗽。有一次受寒剧烈咳嗽,胸部剧痛,牵及肩背。某医院胸透示患者自发性气胸。患者胸痛剧烈,听人说可以胸腔穿刺抽气体,强烈要求胸穿。家属竭力阻止,要求服中药一试。其人胸部隐痛,咳嗽加剧,胸闷气短,翻身转侧也痛,舌象正常。斟酌片剂,用香附旋覆花汤,加桔梗、炒枳壳、姜黄、降香、三七粉。服完1剂,似有减轻;连服3剂,胸痛消失,遗留轻微咳嗽。转用柴胡桂枝汤合金沸草散3剂,咳嗽也止。

通过这例气胸治验,我们又回到了前面的话题,即抓主症、抓症征,有是证、用是方。胸部疼痛,咳嗽加剧;翻身、转侧也痛,类似香附旋覆花汤方证。管它是水饮停聚也好,气体充斥也好,休问来路。有是证,用是方,如此而已。

本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欢迎您今天来到这里,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ongqicai.net/cfxcsjyhl/74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