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申元教授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微循环研究38年并结合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特点开展糖尿病的治疗。 王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从事眼科工作30余年,擅长各种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 观众朋友们,您们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直播节目,今天我们来聊的是糖尿病与微循环障碍方面的问题。主持人:什么是微循环? 袁申元:微循环在人体的循环系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人体循环系统的中心就是心脏,心脏可以起到一个泵的作用,血液离开心脏后经过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然后流到全身,当血液流到最细的小动脉时我们称之为细动脉,细动脉眼睛是看不见的,然后细动脉最后又要经过最细的静脉,通过大静脉再回到心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循环。在大动脉和静脉之间必需要有一个联系的纽带,这就是微血管,来看一张微血管的模式图,血液从最细的动脉中流进来,然后分成许多的小血管,这些小血管呈网状分布到细胞的各个方面,这许多的网状结构就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血液往外流,经过最细的静脉就流出去了。其中细动脉、细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网我们称之为一个微循环的单位,研究微循环单位里流动的血液的科学叫做微循环。 主持人:微血管在人体内的作用是什么? 袁申元:微循环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大的动静脉就像一个管道,只管输送没有物质交换,不给细胞什么营养,因为壁厚所以营养透不过去,到了微血管后血液在微循环中流动,由于毛细血管壁很薄,直接贴着细胞,所以微血管中的血液就可以把氧气、营养物质交换给细胞。微循环是营养物质交换的场所,所以微循环也叫做营养物质交换循环,微血管也叫营养血管。 主持人:一旦微血管发生了病变,会给人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王光璐:微循环的主要作用是把营养带给身体各个组织,组织有了营养才能够正常运转,一旦没有了营养,就会直接影响到各个组织的功能。比如眼睛里如果没有血液供应就看不到东西。 主持人:微循环如果发生改变,是由于病变引起的吗? 袁申元:微循环发生改变主要是因为有了各种疾病引起的,有了疾病后才使正常的循环发生了障碍。最典型的就是很多慢性病都会引起微循环障碍,不同的病引起微循环障碍的程度是不同的。如图正常人的微血管中的血流速度比较高,另外糖尿病、肝硬化、红斑狼疮等都会引起微循环障碍,其中糖尿病引起的血流速度降低是最严重的。 主持人:来谈谈糖尿病的眼底改变。 王光璐:眼睛的微循环特别丰富,通过眼睛可以看到微循环的情况,这一点是其它器官不具备的。 袁申元:来看一张图,糖尿病引起微循环障碍典型的病变就是视网膜病变,也可以引起肾脏病变等其它病变。 王光璐:这是一个眼底示意图,可以看到血管是很丰富的。通过眼底造影可以清楚地看到,最小、最细的线就是微血管。另一张图可以看到糖尿病患者的眼底与正常眼底就大不相同了,细小的血管都完全不起作用了,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双目失明。 主持人:糖尿病肾病的微循环障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袁申元:肾脏中有很多肾小球,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组成的,如图放大后可以看到血管有很多微小的支端,分布在肾脏的外层部分,肾脏如果有了微循环障碍自然就会影响到肾脏功能。 主持人:如何改善微循环障碍呢? 袁申元:改善微循环障碍首先要治疗本病,治标还要治本。比如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病人微血管的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如果是大血管的并发症,单纯解决血糖就不行,还要控制血压、调整血脂、戒烟、避免肥胖等这些方面都要做到。可以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来进行辅助治疗,中医有很多活血化瘀的中药就可以改善微循环,如复方丹参、乌精口服液等。西药里面可以用怡开和多贝斯,多贝斯是一种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可以降低血流的粘度、改善细胞的灌溉。 主持人:大连白先生57岁我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17年,1年前又得了糖尿病,一直在用胰岛素,现在餐后血糖比较高,而且还有末梢神经炎,请问我该怎么办? 袁申元:末梢神经炎是由于影响到了神经的微循环障碍所以才出现麻、疼、甚至于感觉异常的情况。患者应该在治疗红斑狼疮和糖尿病的同时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主持人:陕西殷先生64岁我15年前得了糖尿病,病情控制得还可以,但视力下降,出现蛋白尿,有可能是微循环障碍,请问该怎样治疗?吃什么药好? 王光璐:眼睛的病变也是由于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如图严重的情况下眼睛里面就相当于是一包血,肯定会严重影响到视力。医院详细进行检查,眼睛病变和时间的关系很密切,十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一般都会有眼底病变,早期病变用药物进行治疗就可以了,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光用药物是不行的,还要配合激光进行治疗。 主持人:北京刘女士我得糖尿病6年了,血糖控制得不太好,近一个月来经常手脚发麻、发凉,是不是影响到了微血管,出现了微循环障碍? 袁申元:是的。由于影响到了神经的微循环障碍,所以就感觉到手脚麻,有时疼得很厉害。治疗上一定要配合使用微循环药物甚至于还要加上治疗神经的药物来治疗末梢神经炎。 主持人:江西陈先生61岁我得糖尿病已经20年了,合并糖尿病肾病,除了注意饮食外,改善微循环对我的病能有帮助吗? 袁申元:由于已经影响到了肾脏,肾小球里面都是毛细血管,血流如果不通畅,身体内的毒就无法排除,因此患者必需同时服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主持人:北京郑先生我的父亲有Ⅲ期糖尿病病变,经激光治疗后,效果不错,不知这种效果能持续多久?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是不是能巩固效果? 王光璐:患者必需要注意紧密的观察,定期要做一些检查,必要时可以重复做一些荧光造影,看看疾病是不是在发展。用药可以坚持用,因为这些药一般还是比较安全的。 主持人:北京孟女士我不久前得了糖尿病,两只脚有时凉、麻木,医生说是末梢神经炎,这是不是也是微循环出现了障碍? 袁申元:这些都是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神经病变,这种情况要降血糖同时要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用的时间要比较长,大概要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同时还要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这样病情才能好转,不要着急。 主持人:甘肃白女士65岁我曾经做过一个疗程的激光治疗,现在血糖控制不理想,视网膜病变又发展了,还要打激光吗?能吃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吗? 王光璐:可以接着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还要对激光治疗情况进行检查,看看激光的量用的够不够。建议进一步检查。 主持人:福建赵女士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一般要用多长时间?是否需要坚持服用? 袁申元:最好在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以前做一个检查,还可以做一个血液粘度的检查,这样就可以知道患者微循环障碍的程度。用药应该持续用,一般来讲要用3-6个月。 本期提示 1、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与微循环障碍关系密切。 2、控制好血糖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3、服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方法之一。 4、及早检查、及早防治,健康掌握在你手中。
远红外线“温热理疗法”可改善微循环
年英国科学家赫歇尔发现了远红外线,远红外线又称为“红外热辐射”,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光,是生命之光,他被誉人类的为“生命光线”。科学实验证明,远红外给予人体没有坏处,就算放射出几十度的高温,人体也可以接受。
远红外线能够深入人体的皮下组织,利用远红外线反应,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对细胞恢复年轻有很大的帮助并能改善贫血。
远红外线能量,能从人体表面渗透到深层的5cm,由里到外发热,从而在体内作用,激活细胞运动,促进微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顺畅,使气血运行加速,达到促进新陈代谢的目的。进而增加身体的免疫力,从而提高人体的自愈力。
1.抑制作用当以远红外线对人体进行温热刺激时,会产生镇痛,镇静,抑制作用。
2.扩张毛细血管当对人体受到进行温热刺激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也会得到促进,从而把养份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
3.诱导作用即使远红外线温热刺激不直接刺激疼痛部位,也能调节各器官功能。
4.免疫作用当远红外线对人体进行温热刺激时,可使人体产生抵御入侵病原菌或毒素的抗体,从而具有抵抗力。
5.增血作用进行温热刺激可使红血球及红色素明显增加。
6.共鸣、吸收作用当远红外线触及某物质时,在构成该物质的分子内部就会发生共鸣现象。
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热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人体温度升高,令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开放得越多,心脏对人体的压力便越小,同时血液流动加快,给细胞带来更多的氧气,改善人体全身机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