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出门诊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患者,他们都以“起床、躺下或睡觉翻身时突然出现天旋地转的头晕”为主要症状来院就诊,这些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和平衡障碍,而且症状发作时间短暂,有可重复性。
遇到类似症状的患者,医生往往会详细地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眩晕发作的持续时间,发作时患者的体位和头位运动,以及有哪些伴随症状,然后通过变位试验,进一步明确诊断,其中大多数患者会被告知其所患的疾病是“耳石症”…
有人会问:“耳石症是不是因为耳屎太多了呢?”,其实这里所说的“耳石”并非是耳屎(又称耵聍,是存在于外耳道的耵聍腺分泌物)。“耳石”是内耳耳石器官上的微小碳酸钙结晶颗粒,是影像学检查无法显示的。
那么这些小小的“石头”是如何引起如此强烈的眩晕症状的呢?且听细细说来…
概念及特点
“耳石症”,专业名称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外周性眩晕疾病,大约占门诊眩晕患者的17%~22%。BPPV易在老年人群中发作,高发年龄是50-70岁,尤其多见于女性。
机制及诱因
目前主要认为是椭圆囊耳石变性脱落进入半规管,悬浮在半规管的内淋巴中,当头位变动时,耳石颗粒跟随内淋巴液移动,并在狭窄处阻塞了内淋巴的正常流动,导致前庭器官对运动感知的错误所致。
耳石颗粒是因为内耳代谢异常而导致其变性脱落的,往往与劳累、熬夜、高血压病、1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维生素D缺乏症有关;也可继发于其他耳科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头部外伤、偏头痛及耳毒性药物等。
临床表现
当患者体位或头位变动后诱发的短暂性眩晕(一般不超过1分钟),并伴随特征性眼震。如睡眠中翻身,起床时坐起或躺下休息,低头刷牙时或仰头视物时常可诱发。并合并有恶心、呕吐,心慌、冷汗,平衡障碍等症状,一般无耳鸣、耳聋,和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诊断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症状,医院进行检查了。医生会根据变位试验检查来明确诊断。如果在变位试验中出现眩晕及特征性眼震,并且排除了其他引起类似眩晕的疾病,就可以确诊为“耳石症”了。同时医生还会根据位置试验和特征性眼震的不同,判断出病变所累及的半规管和分型。包括后半规管BPPV(最常见)、水平半规管BPPV、前半规管BPPV和多半规管BPPV,以及嵴帽结石症等。
治疗
“耳石症”的治疗目前主要以手法复位为主,操作简单且效果良好。医生会根据患者受累半规管和分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耳石复位方法。绝大多数患者经过一次手法复位后,症状就会明显好转甚至完全消失,但也有少数老年患者、病程较长或者累及多个半规管的患者需要经过多次复位治疗。
如复位后仍残留头昏或平衡障碍等残余症状的患者,可以给予药物和前庭康复作为辅助治疗。对于诊断明确,但经过规范治疗1年以上效果不佳的患者,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科室介绍
第九八三院耳鼻喉科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科室目前共有医护人员18人,其中医生7人,护士11人。开设鼻科、耳科、咽喉科、头颈外科及门诊部,并设有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中心和远程耳鼻咽喉科会诊中心。拥有丹麦进口的先进听力检测设备及助听器;日本进口的奥林巴斯电视影像系统及鼻内窥镜系统;进口高清鼻内镜录像显示系统;瑞士比岸的鼻科动力系统及耳科电钻;进口支撑喉镜、耳科手术显微器械;澳大利亚Compumeddicssomte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先进的高频电刀及微波等治疗设备。具有诊断和治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病及疑难病的条件和能力,擅长治疗各种鼻炎、鼻窦炎、鼻腔鼻窦良性肿瘤,中耳炎、耳鸣耳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等各类眩晕疾病,鼾症、复杂重症面部外伤及各种头颈肿瘤。
专家介绍
何端军(耳鼻喉科主任)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主任,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毕业,医学硕士学位,从事耳鼻喉科工作30余年,擅长鼻内窥镜微创手术、耳科显微手术、声带显微手术、成人及青少年鼾症手术治疗及喉肿瘤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