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慧生活
李某,女,52岁,高城村人。褐衣蔬食,家境不裕,体弱劳多,故常病焉。近又腹痛、呕吐五日,经用西药治疗不效,当日午后邀余出诊。
患者裸卧于炕,被半遮,言热甚,五日未曾更衣。初疑阳明病胃家实,欲拟承气汤下之。细察之,非也。
患者面色萎黄无华,形容憔悴少神,舌淡润滑无苔,而非面赤唇焦,舌燥苔黄;闻其声音低微,气息细弱,而非声高息粗。
询知满腹疼痛,走窜不定,而非固定于脐周;痛剧时头汗淋漓,手足冷至肘膝,而非手足濈然汗出,热深厥深;脉象沉迟而弱,而非沉迟而滑;呕吐狼藉,口不苦,亦不渴。按迹循踪,皆非阳明之状。
拟四逆汤加味:附子10g,干姜10g,炙草6g,党参15g,半夏10g。
一剂进毕,便痛止厥回。改用理中丸以善后
按语
《灵枢?五邪》云:“阳气不出,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患者本非松柏坚固之体,显无抗寒傲霜之力,寒邪直中,故而呕吐腹痛;阴乘阳位,格阳于外,故见假热之象。
急宜温中回阳,降逆散寒,使春回大地,冰消冻解。若从阳治,投以寒凉,势必雪上加霜,形成变证、坏证。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第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伤寒论》第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伤寒论》第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第条: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四肢为诸阳之本,故能运动不息,今因阳气乖离,所以四肢厥冷。用黑附子温补下焦之真阳,干姜温散中焦之寒逆,甘草温养三焦之元气,为直中阴寒之专药。
《寒温条辨》:此方通治三阴脉沉,恶寒,手足厥逆之证,故用附于之生者,上行头顶,外彻肌表,以温经散寒;干姜亦用生者,以内温脏腑;甘草独用炙者,以外温荣卫,内补中焦也。
一方统治颈椎病
作者/樊正阳
1什么是颈椎病?
由于影像检查的广泛应用,被诊断为颈椎病的在临床上似乎很多。这其中有老年、中年甚至有一部分是青年人。
颈椎病是个症状较复杂的疾病,也称颈椎关节综合征。
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性、周围骨质、小关节及软组织发生的一系列病变,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组织而产生的一组综合病症。
且因受累部位、受压迫组织及压迫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如眩晕、颈肩疼痛、上肢麻木疼痛、肌肉无力甚或萎缩、头重脚轻、步履蹒跚,甚至猝倒等。
颈椎病一名,中医并无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以归纳在眩晕和痹证内,并且以痹证为多见。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说:“凡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受风寒湿邪”而成。
程国彭的《医学心悟·项脊强》谓:“项脊者,太阳经所过之地,太阳病则项脊强也”,《证治准绳》谓:“颈项强急之证多由邪客三阳经也”。
因风寒湿侵袭、长期劳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致使经气不利,络脉痹阻,不通则痛,也可致痰瘀互结。
总而言之,本病由诸多因素导致筋膜、肌肉失养而不能很好地约束关节致使关节失稳,从而产生“骨错缝、筋出槽”,压迫软组织、神经,造成颈椎病,也是筋病。
那么,颈椎病的症状这么复杂,能不能有一个约法来统治呢?
2颈椎病治疗验案
以我的经验来看,除了急性眩晕见症可以从痰饮论治外,其余见症均可以痹症论治。
张仲景说:“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看来,项背强的情况是太阳病,要葛根主治了。至于上肢的麻木、沉重、疼痛,可治从血痹证,处以黄芪桂枝五物汤。
尚某,54岁,供销社职工,下岗多年,闲来无事,爱上了打麻将,常酣战一天两夜而不下火线,久而久之,患上了颈部僵痛的毛病,休息休息也就缓解了。
后因到广州探亲,症状明显加重,整天头昏昏沉沉的,眼睛看东西定不准位,脚底下像踩着棉花,双臂酸困、沉重,手麻,心脏还时不时地乱跳。
有一次出门还因为头晕眼黑摔了一跤,医院检查,除了颈椎有多个椎间盘膨出外,其他未见异常。
医院,除了长胖了几斤肉,没有任何疗效,他又不接受医生的建议做手术。
问清前因后果后,我让他坐正,按压头顶,就觉得两臂酸麻得厉害,脖子不强痛,可是两肩胛骨之间牵扯强痛不适。脉诊、舌象都无大异。
按常法治疗,黄芪五物汤合葛根加味:
绵黄芪20克桂枝尖20克
白芍20克粉葛根30克
威灵仙15克桑枝尖30克
川芎片12克鸡血藤30克
生姜30克
7剂药。同时把脖子扳了1次。
(小药童温馨提醒:此法技术含量较高,非专业针推医师请勿尝试。这个方法上大学时老师曾千叮万嘱,技术不够,千万别逞强。悲剧案例:某生给某主任按摩,用此法,力度过了,主任瘫痪了……)
具体操作方法:
端坐,嘱患者意念放松。
先用手法轻轻按摩松弛颈部肌肉,左手托住枕部,右手托住下颌、上提、左右摇晃数次。
感觉晃脑袋如摇“拨浪鼓”一般轻松无抵抗力了、加大左右摆动角度,再稍运力,往右侧(先往左侧也可)做一次最大角度的转动,就听得“咔吧”一声、对侧也如此。
当然,也不可强求听到声音,很多时候也只能听到一侧出现响声。这个扳脖子的力度要以意念控制。
力道小了达不到目的,大了就有可能造成损伤!
术毕,贴千里香两张,7剂药后即感各种症状部减轻了不少。
3我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方、加减法
颈椎关节综合征按压迫部位不同,可分为上颈椎病变、中颈椎病变、下颈椎病变。
上颈椎的病变可引起枕后疼痛、颈强直、头晕、耳鸣、视力障碍,以及发作性昏迷、猝倒;
中颈椎的病变可产生根性疼痛及颈后肌、椎旁肌萎缩,移至膈肌也可受累;
下颈椎的病变可产生颈后、上背、肩胛区、甚至胸前区的疼痛。
还有按临床表现不同的分类法,有神经根型,以颈枕部及颈肩部阵发或持续疼痛为主,这类最多。
椎动脉型,以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为主;还有以肢体麻木、酸胀无力、步态不稳等为主的脊髓型及头晕、视物模糊、心律失常为主的交感型。
这几种类型常常混合出现,特别是年纪较长并更常见到,给治疗带来了困难,常使人有无从下手之感,我治疗此病也经过了一个摸索的过程,最后得到了一个定法。
不管是何种表观、最终以益气舒筋宣痹为主治,随见症加减药物,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拟定处方为:
黄芪20~50克,桂枝10~20克,(赤)白芍10~30克,葛根20~50克,威灵仙10~30克,桑枝20~30克,鸡血藤30~50克,此为基本方。
加减法:
1、后脑痛、肩背困重加羌活。
2、上肢麻木加当归、川芎。
3、疼痛加片姜黄、醋延胡索。
4、有瘀血表现者加苏木,甚者加服“乳没血甲散”。
5、心悸加丹参养心。
注意:常抓住最主要病痛侧重用药,表现不重要者即可忽略,多10剂以内见效。
我夫人的堂弟,因颈椎间盘突出,作了手术,拆去一节,安装了一个进口的金属构件。手术已过去2年了,基本丧失了劳动力。
今年夏天某日在汉江里泡了几小时,其后双手麻木,医院,他那个装了金属骨节的脖子,是谁也再不敢乱动的。
找我吃了15剂药,基本方加薏苡仁30克、苏木10克,获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