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当我们理解大脑如何利用心理模式重建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之前,必须来了解一下:“世界上的信息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
01
感觉: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物理过程
感觉,当你吃面条时、感觉到风吹在脸上或听到远处的汽车喇叭声时,就会”感觉“。
比如:在皮肤层中大约有六种不同的感受器。我们的毛囊末端跟神经末梢相互缠绕,人们在用镊子拔眉毛或拔头发的时候可能很清楚能感受到。这些神经末梢对疼痛和触摸都很敏感。然后,在皮肤最上层的下面有一些自由的神经末梢,可以对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以及疼痛作出反应。
还有,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上的特殊感受器掌管着人体的空间感和位置感——胳膊、腿等相互之间的运动和位置。这种感觉被称为动觉(kinesthesia),比如,当你闭上眼睛把手举过头顶,你知道你的手在哪里,这些特殊的感受器,称为本体感受器,告诉你关节的运动或肌肉的拉伸或收缩等情况。另外,让人晕车的“罪魁祸首”其实是耳朵里的特殊结构,它告诉我们相对于地面的身体位置和头部的运动构成的前庭感觉——平衡感。其实眼睛和身体反应的不一致才是导致晕的主要原因。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前庭感觉与其他感觉是相互协调的。但对有的人来说,来自眼睛的信息可能与前庭器官接受的信息有冲突,结果就是头晕、恶心和定向障碍。即感觉冲突理论(Oman,)。头晕是引起恶心的最大可能。
▲图片来自课件
有些人克服晕动病的方法是聚焦远处的某个定点或物体。这种方法使他们给自己提供了一个视觉信息—自己正在如何运动,使感官输入与视觉输入一致。这也是为什么芭蕾舞演员和滑冰运动员在快速重复旋转时仍能保持不晕——他们每转几圈眼睛至少要聚焦一次某个固定的物体。在低重力条件下飞行的宇航员大约60%也会有相关症状,称为太空晕动症(SMS)。这种症状通常发生在太空旅行的第一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宇航员能够适应,症状也得到了减轻。因此,反复暴露在导致晕车的环境中——不管是什么空间、汽车、火车还是其他交通工具——才是能真正克服这些症状的最好方法之一(HuStern,)。
在感觉的过程中,其实我们的感觉器官正在进行一种转换,将一种能量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如,像光或声波这样的物理能量会被转换成一种大脑可以理解的电能形式。
0
感知:大脑接受电子信号后,理解刺激和欣赏世界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你能够识别你家的煤气泄漏,识别橙色,或听到一首歌时,让你想起与朋友一起度过的某个特定的下午。感知是对我们感官获得的信息进行解释和组织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感知能力。
注意力是一种行为和认知过程,它使我们在环境中能够忽略其他干扰,选择性地专注于一件事。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意思就是你的大脑只能专注于有限数量的刺激(选择专注的事物)。不管你怎么想,我们都不能够一心多用。研究发现,人民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时,易犯较多失误,或者做事速度会变慢。因为每件事都增加了我们的认知负荷(大脑必须处理的信息量),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迫分散在手头所有任务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时处理多项事务时,就需要花费比过去更多时间去完成其中某件事。心理学领域对注意力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发现,在大范围内找寻稀少物件容易让注意力滞后。比如机场安全管理局工作人员需要从扫描仪上寻找旅客随身行李中的刀具、枪支或超过盎司的洗发水瓶子。
文化影响和塑造我们对待周围世界的心理模式。增田和尼斯贝特()曾要求美国和日本学生描述他们在以下图片中看到的东西。他们发现,当两组学生谈论到最显眼的物体(鱼,颜色鲜艳,在周围游来游去)时,日本学生却谈论较多并记住的是更多关于背景中的图像(他们记得青蛙、植物和鱼)。
该研究中,北美/西欧人更容易注意到图片的突出部分和中间部分,而日本人、中国人和韩国人则倾向于将背景作为整体一部分来考虑。研究人员将该结果分为整体型感知和层级分析型感知。
整体感知:以整体处理信息为特征的一种感知模式。这种模式倾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