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锥体外系症状
1、主要表现
①震颤麻痹综合征一般在治疗早期多见。主要表现有:假面具面容、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动作笨拙、小步态及流涎等,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动作。
②静坐不能多发生于用药早期。表现为不能静立、坐卧不宁、来回踱步,重者可伴有烦躁、焦虑,甚至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③急性肌张力障碍通常在服药48小时内发生,以青少年为多见。表现为面、舌、颈部的大幅怪异动作,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眼球上窜)、角弓反张、扭转痉挛等。
2、处理措施
①注意鉴别,必要时减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加用对抗药(如苯海索)来治疗观察。
②采用抗震颤麻痹综合征药治疗:苯海索2mg,2次/日。
迟发性运动障碍(TD)
1、主要表现:此症状多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典型的表现为颊肌、舌肌及咀嚼肌的不自主运动,产生吸吮、咂嘴、弄舌等动作,称为"口一舌一颊"三联症。
2、处理措施
①停药或换药迟发性运动障碍一旦出现,应及时停药。对仍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病人可改用锥体外系反应较轻的药治疗,如氯氮平、甲硫达嗪等。
②药物治疗可试用:
利血平,0.25-1mg,3次/日
碳酸锂,0.25-0.5g,3次/日
氟哌啶醇,4-6mg,2次/日。
异丙嗪,25~50mg,3次/日。
安定,5mg,3次/日。
毒扁豆碱,1mg,肌注或静注。
③预防避免长期大剂量用药。长期服药的病人,可采取间歇给药法,防止骤停抗精神病药物,并合理使用抗帕金森症药。对中老年及伴有脑器质性疾病患者,治疗时应密切观察。
加入按科室分类的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