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身体缺乏某种营养素时,身体通常会发出相应的警示信号,家长平时要多观察孩子的身体表征,及时发现孩子的营养状况,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维生素缺乏容易出现那些症状
缺乏维生素A身体信号: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缺乏会出现眼部干燥,经常眨眼,眼睛频繁出现睑腺炎;皮肤干燥粗糙、脱屑;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
缺乏B族维生素身体信号:
B1:又称硫胺素或抗神经炎素。缺乏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生长缓慢;不爱活动,反应慢。
B2:又称核黄素。缺乏嘴角干裂,舌头红肿疼痛;怕光,爱流泪,角膜易充血;鼻、嘴、前额、耳朵周围皮肤呈鳞状。
B3:又称烟酸、尼克酸、维生素PP。缺乏食欲减退,易疲乏;口臭,口腔溃疡;恶心、呕吐,腹泻;睡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多变。
B6:维生素B6实际上是由几种物质——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的集合,彼此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和相互的作用。缺乏肌肉抽搐,四肢麻木、抽筋;反应迟钝,易怒;贫血;易呕吐、腹泻;末梢神经炎,皮炎。
B11:亦称为叶酸。缺乏贫血,消瘦;皮肤苍黄,口唇、甲床苍白;舌头发红,口角炎;腹泻,胃肠功能紊乱。
B12:又称钴胺素。缺乏:缺乏活力,肌肉松弛或疼痛,行走困难,表情呆滞,少哭闹,易怒;反应迟钝;肤色苍白。
缺乏维生素C身体信号: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缺乏容易挫伤,牙龈出血,流鼻血,伤口愈合的慢;体重减轻,贫血;情绪不安,四肢疼痛。
缺乏维生素D身体信号:维生素和D又称钙化醇,缺乏容易多汗(与气候无关),夜惊,烦躁不安;手脚抽搐,面部痉挛;卤门迟闭;“鸡胸“”x”腿型、“o”型腿。
缺乏维生素E身体信号: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可能会会出现贫血;下肢水肿;肌肉衰弱;视力改变。
补充维生素误区
01
误区一:一般的孩子不需要补充维生素?
从理论上来讲,如果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合理调配食物,那么无须在膳食之外再补充维生素。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合理膳食还是比较难的,因为人们的膳食往往受到市场供应、食品的加工烹调、个人饮食习惯以及人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所以,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适量补充维生素。
02
误区二:维生素吃的越多,越有利于健康?
维生素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但并非可以无限量地服用。水溶性维生素能够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在排泄之前要经过人的机体,服用过量有损健康。脂溶性维生素如果服用过量可引起中毒。
03
空腹吃维生素最合适?
由于维生素的分子量小、吸收快,如果在空腹时吃,会导致血液浓度快速升高,水溶性维生素很容易经过肾脏随小便排出。
04
维生素补充多少要由医生判断
给宝宝补充维生素一定要注意用量,如果宝宝确实存在某种维生素缺乏最好由医生判断如何补充。而在宝宝补充一段时间后,最好到医生去复查,看症状是否改善,看是否有其他的症状发生,综合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补充,但是不要长期给宝宝服用维生素补充剂,因为无论是药品还是保健品,长期使用会不同程度的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最主要的还是需要通过食补改善宝宝日常饮食来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食物来源
维生素A:来源于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奶油、鸡蛋,植物性食物提供类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在深绿色或红黄色的蔬菜水果含量丰富。如胡萝卜、红心红薯、芒果、辣椒、柿子等。
维生素B1:来源为未精加工的谷类食物。瘦肉、动物肝脏、杂粮、坚果及豆类中维生素B1含量较高,而蛋类、乳类中维生素B1含量较低。
维生素B2:广泛存在于植物与动物性食物中,动物性食物中的维生素B2含量比植物性食物高肝脏、肾脏、心脏、蛋黄和乳中含含量特别丰富,大豆和绿叶蔬菜也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B2。
维生素B3: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动物性食物以烟酸胺为主,植物性食物以烟酸为主,烟酸和烟酸胺在肝、肾、瘦肉、鱼、及花生含量丰富。
维生素B6:广泛存在动植物性食物中,含量高的食物有白色肉类(如鸡肉、鱼肉),其他良好的食物来源为肝脏、豆类、坚果类,水果、蔬菜也是较好的来源。
维生素B11:含量丰富食物有动物肝脏、肾脏、鸡蛋、绿叶蔬菜、花椰菜和坚果。
维生素B12:来源畜禽鱼肉类、动物内脏、贝壳类及蛋类。
维生素C:来源新鲜的蔬菜水果,含量丰富的蔬菜有辣椒、菠菜、油菜和花菜。新鲜的大枣、柑橘、柠檬、柚子、草莓等水果维生素C含量均较高。野生的苋菜、沙棘、猕猴桃、酸枣等维生素C含量也很丰富,干的豆类及种子不含维生素C,但豆芽发芽后则可产生维生素C。
维生素D:来源包括皮肤合成和食物来源,含脂肪高的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鱼肝油、蛋黄、乳类均是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
维生素E:含量丰富食物麦胚、大豆、坚果和植物油。
微量元素缺乏容易出现哪些症状
缺乏钙身体信号:头骨发软,骨骼脆弱;“鸡胸”“x”型腿“o”型腿;睡眠不安,易惊醒、哭闹;多汗;学步迟。
缺乏铁身体信号:面色苍黄,口唇发白;表情严肃,不爱笑,不活泼;易烦躁,爱哭闹。
缺乏锌身体信号:免疫力低下,反复感染;生长发育缓慢,体重轻;偏食、厌食、挑食、异食;注意力不集中,易烦躁。
科学补充微量元素
01
微量元素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
人体对微量元素虽不如宏量元素的需求量大,仅有几十微克到几十毫克,但同样必不可少。正常情况下,只要饮食搭配合理,食材摄入多样,微量元素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
02
宝宝6个月内不必做微量元素测试
微量元素检测是通过抽血来检测婴幼儿体内是否缺乏某种微量元素的方式,从而有针对性进行补充。如果孩子一切正常,在6个月以内,一般不需要进行检测。因为6个月以内的婴儿母乳喂养可以完全保证宝宝体内微量元素的需求,6个月之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有可能出现营养添加不及时或者获取不够的情况,从而导致微量元素缺乏,此时可以进行微量元素测试。
钙、铁、锌含量丰富的食物富含微量元素钙的食物: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
富含铁的食物:动物性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和鱼类动物性铁的吸收率一般高于植物性食物。
富含微量元素锌的食物:贝壳类海产品、畜肉、动物内脏等都是锌的良好来源,干果类、谷类胚芽等也含丰富锌。
生长发育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