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晚报ldquo健康沈阳

你是否知道

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

这个节日

社会知晓度可能不高

甚至连一些医务工作者都不了解

然而

他们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解决卫生问题

这些人

在做着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业

中国医师们

将一生心血奉献给了病人

因为信任所以珍重

因为热爱所以付出

他们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用“无疆的大爱”,捍卫着百姓的健康;

他们永远以一颗仁心“守护者每一个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

他们常常向体能挑战、向极限宣战;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健康护卫者。

年11月20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医师节”,决定同意自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卫生工作者的辛苦奋斗,在中国首届医师节来临之际,《辽沈晚报》特别推出“健康沈阳、大美医者”展示活动,将平凡医务工作者不平凡的事迹讲述,让广大读者看到守护人民健康白衣卫士们的大美一面!

健康沈阳·大美医者——大美医者

不怕苦的援藏先锋

孔德磊,医学博士,中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年8月成为中央首批“组团式医疗援藏专家”来到了海拔米之上的藏北那曲工作。

进藏工作不久,他发现平原地区健康数据并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他将一台肺功能仪器由沈阳背到了藏北高原开展了近千名健康人及患者的测试,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大量数据。为今后制定高原地区心肺功能评估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他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第七批优秀援藏干部、那曲地区优秀援藏干部、医院优秀医务工作者。

在中国医院工作期间,他完成了数百名患者的抢救与诊治。被评为中国医院优秀青年医生、优秀党员,中国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向上向善好青年。

心怀大爱的好医生

崇巍,中国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教授。崇巍同志心怀大爱、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从医十余年来,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是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医生。他刻苦钻研,先后在国内外著名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4项,主持国家级省市级课题6项。

他迎难而上,多次参加并组织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救援工作,多次参加并完成重大突发事故医疗救援的艰巨任务。因优异表现和优秀业绩,崇巍先后获得“辽宁好医生”、“白求恩医学奖章”、“五四青年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无愧为新时代医疗战线上的先进模范人物。

医术是我一生的追求

都健,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院副院长,内科教研室主任、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

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治30余年,对肥胖症以及糖尿病、痛风、脂肪肝、骨质疏松症和甲状腺、肾上腺等疾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紧跟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时完善更新疾病的诊治策略,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及赞誉。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

在患者心中,她总是笑脸盈盈,总是温声细语,总是耐心讲解;越来越多的患者喜欢她,信任她,全省乃至外省的患者也千里迢迢的找她医生看病。她的从医感言是“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做一名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内分泌代谢科医生,是我一生的追求。

医者仁心不忘初心

杜莉,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学博士,美国博士后。

国际耳内科分会终身会员;中国医促会人工听觉、耳内科、咽喉嗓音言语分会第一届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耳聋基因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耳鼻咽喉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莉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从医27年,一直践行医者仁心!不忘初心!努力做一名政治坚定、技术精良、人民信得过的好医生。

工作态度严谨视患者如亲人

包扬,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年获日本博士学位,被评为“沈阳市著名专家”。

从医三十余年,包扬医生专注于“不掉、不翻转、不浮起”的全口义齿技术改良,并于今年出版了《功能性总义齿临床实践精髓》。在工作中,她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严禁的工作态度;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从不抱怨;她坚信,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对患者来说都是一剂良药,她时刻为患者着想,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通过绿色通道与相关科室联系,尽量当天完成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

她说,一切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患者为亲人,才能获得患者的尊重,才能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

援藏为当地培养口腔人才

年7月,医大口腔儿童口腔科主治医师包志凡赴西藏医院,参加为期一年半的“组团式”医疗援助任务。援藏期间,医院建言献策,提升硬件设施;对当地学生们倾囊相授,传授口腔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理念;临床工作中示范实际操作,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的口腔人才。在包志凡医生的带领下,医院口腔科今非昔比,从原来的条件艰苦、人才缺失、技术落后,逐渐实现龋病、根管、牙周、拔牙等诊疗项目,他也圆满地完成援藏任务凯旋。

“要么当一次兵,要么做一次志愿工作,总之这辈子总要为国家做一些这样的事情,人生才更加有意义”,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中包志凡医生这样说。他的事迹不仅是医大口腔人的骄傲,更是全体青年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沈阳地区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标兵”

孙德宇,男,汉族,医院放疗科党支部书记,消化泌尿骨软放疗病区主任,年10月出生,年6月入党,博士学位。在从事肿瘤放射治疗专业20余年的时间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孙德宇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朴实的作风,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良好的医德,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和爱戴。

年,孙德宇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诚信服务杯”先进个人;年,被评为沈阳地区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标兵”;年,被评为辽宁省卫生系统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年,当选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

胡滨,男,汉族,医院泌尿外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学历,同时任中国医科大学及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荣任辽宁省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等多项重要学术任职。

专业从事泌尿系肿瘤治疗工作近30年,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得到了数以万计患者的赞誉。在业务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及过硬的外科手术技巧,超前的手术治疗理念,尤其擅长对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及各类泌尿系晚期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年被评为辽宁省“最美医生”,年被评先为大东区“健康卫士”。

独创中医疗法为患者开启明亮新世界

左韬,辽宁中医院眼科主任,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眼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等。

致力于中医、西医、物理疗法等眼病治疗方法的研究二十余年,师从著名“眼针”传人田维柱教授,结合父母五十余年眼科临床的传承,独创一系列内外兼施治疗疑难眼病的独特方法。“左氏醒神明目法”治疗视神经萎缩等缺血性疾病;“左氏七步明目法”治疗黄斑部病变;“左氏消翳明目法”治疗葡萄膜炎等激素依赖性眼病;“左氏五轮明目法”治疗出血性眼病;“左氏五维明目法”治疗重症干眼;“左氏强视三达法”治疗近视、弱视等。

传承中医非手术正骨法

王世轩,辽宁中医院骨伤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辽宁省名中医。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副会长、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软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他擅长使用平衡正脊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病,调息正骨手法治疗骨折,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重度骨质疏松症、复发性痛风等疑难杂症,微针刀治疗尺神经炎、狭窄性腱鞘炎、梨状肌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跟痛症等筋伤疾病。

梁旭,辽宁中医院骨伤二科主任,主任医师。

世界脊诊整脊医学联盟东北分会副主席,全国中医整脊推拿优秀人才。发展特色整脊技术,以颈、腰椎病及相关疾病为主攻方向。家学渊源,因人施治,临证中针、药、手法并举,尤其擅长手法整复颈腰椎系统疾病、手法接骨、手法整复各类复杂关节脱位。中西结合治骨病,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方法,重视四诊合参,重视整体观念,疗效显著。

焦富英,辽宁中医院脑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及省中医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辽宁省名中医。

她始终站在中医脑病(神经内科)前沿,潜心钻研业务,把握本学科发展方向,治学严谨,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精心研制出针对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及预防,痴呆,眩晕,头痛,失眠等系列内服、外用特色中药,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董波,辽宁中医院心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心血管科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预防医学学科带头人,辽宁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

她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尤其在冠心病、心绞痛、PCI及CABG术后、慢性心衰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治疗方法。研制了保心方、养心方、真武助心方、宽胸畅心方、参附救心方、益气强心饮、养心通脉膏等系列中药,临床疗效显著。

从医25年,历经非典战场、急诊科禽流感现场、重症医学科的各种死亡之役,如今的冯伟又多了一重身份——医院综合急症科主任。

刚刚持续高温让四院急诊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院科室的支持下,冯伟带领急诊团队连续作战,急救、转运、送ICU···他急诊科和ICU两头跑,绿色急救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哪个重症病人他不亲自过问都不放心。直到高温褪去,急诊室逐渐平息,他已医院,没有回家。

冯伟说:“医生都是个普通人,不是钢铁打造的,我们医生在很多时候能够突破身体极限,一般都源于专注、责任和热爱,他们汇集一起,就是职业精神……”

外科疑难病的诊治专家

李延茂,沈阳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三级)、主任医师、医院大外科主任,国家卫生部普通外科内镜技术培训基地主任,沈阳市一级重点科系普通外科学术带头人,国家卫生部恩德思奖获得者,辽宁省十大健康卫士,沈阳市优秀专家,沈阳市第一届优秀医师奖获得者。

多年来一直从事普通外科工作,特别擅长肝胆胰腺疾病、胃肠道肿瘤,结直肠癌,甲状腺疾病,腹股沟疝,食管裂孔疝,手汗症,胆囊及胆管结石的治疗,以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上述疾病尤为擅长,对外科疑难病诊治有独到的见解,技术全面。腹腔镜技术开展最早,技术最成熟。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掌握微创技术高水平的外科医师团队,也为周边地区培养和输送了人才。为辽沈地区的外科腹腔镜技术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为患者量身定制中西医康复疗法

王金春,医院神经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兼神经内一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主持、参与研究课题多项,先后有七项课题获省、市局级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市局级科研立项7项。发表国家级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痴呆和认知障碍等神经变性疾病、头痛、头晕、以及神经损伤的中西医康复治疗。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注重人才培养和亚专科队伍建设,医院现已成为辽宁省内及沈阳地区独具特色的神经疾病诊治中心之一。

以人品感化人,以才华带动人

求真务实、勇于进取,在从医的道路上他踏实而从容地走着,坚实的迈出每一步,——他就医院肝癌诊疗专家团队、外科、介入二科、HIFU治疗中心主任吴威。

“微创,甚至无创”一直是他的追求,他带领团队开展大量普外科腹腔镜手术,在东北地区率先以“诊疗中心”形式开展肝癌MDT诊疗,开展子宫肌瘤、胰腺肿瘤等的高能超声聚焦刀(HIFU)热消融治疗,在吴威主任的积极推动下,沈阳市六院与郑大附一院、医院医院的国内一流肝胆外科建立了合作关系,使患者不用“跋山涉水”就可以享受国内顶级专家的诊治,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医生的职责与使命,一面面锦旗、一封封表扬信满载着患者和家属的感激与尊重,承载着患者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医者的信赖。

中西医疗法让糖尿病患者享受美好生活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辽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干细胞工程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辽宁省免疫学内分泌免疫分会常委、辽宁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等杂志编委。

她尤其在糖尿病足病难治性溃疡利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大大提高了糖尿病足病难治性溃疡的治愈率,承担沈阳市科委课题及局课题多项,作为第一完成人相关研究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救死扶伤,医者仁心

王丽明,医院循环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心血管专业30多年,一直秉承“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理念,曾荣获市卫计委优秀专家,目前担任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医疗保健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辽宁工作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她勇于突破,打造中西医结合医疗特色,尤其在慢性心衰方面积累一定经验。多次组织成功抢救心内科的急、危、重症患者,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衰等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年发表国家级论文4篇。

尽我之所能,解患者病痛

孙文利,胸外科主任医师,医院第三胸外科科主任。从事胸外科疾病诊疗20余年,擅长肺癌、纵膈肿瘤、胸壁肿瘤、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的外科治疗。

近年独立开展了“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及“胸腔镜下全胸膜剥脱术”,为结核性脓胸的微创治疗寻找到新的突破点,医院胸腔镜下全胸膜剥脱术的空白,医院外科腔镜整体水平发展,为脓胸纤维板剥脱的诊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为患者提供了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新诊疗方式。在多年来的临床工作中,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对患者热心、对工作细心、对技术精心,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认可。

专攻肺部疑难病症

刘宁,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年获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年晋升为主任医师。30多年来先后担任结核科、呼吸科主任及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结核病、肺部感染性疾病、哮喘、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胸膜疾病、支气管肺癌等肺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临床和科研工作。

在疑难肺实质、间质疾病及疑难胸腹腔积液、疑难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任辽宁省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委员,辽宁省慢阻肺联盟常务委员,辽宁省防痨协会理事等多项社会兼职。带领十院呼吸团队不断进取,不断完善团队建设,永攀高峰。

一名无影灯下的守护神

郜红艳,主任医师,麻醉学硕士,医院副院长,麻醉科主任,锦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产科学组委员,辽宁省麻醉质控中心委员,沈阳医学会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

从医近30年,她用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博爱的心挽救了数以千计危重孕产妇的生命。也许患者们都不知道她的存在,因为她总是出现在最危急的时刻,在患者转危为安时又默默离开。她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危重孕产妇抢救团队并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抢救人员,率先将重症血流动力学和重症超声应用在危重孕产妇抢救中,使危急重症孕产妇抢救向精准医学迈进。

愿做一颗星,为患者照亮通向健康的路

牛菊敏,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医院副院长,医院妇科学科带头人。

出生于国际医师节的牛菊敏经历了从医学生到主任医师的临床历练,从医学学士成长为医学博士,曾赴美医院学习进修,多次站在国内医学会议的讲台上传授临床经验、最优方案,连续多年组织医院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将医院的名字刻在中国妇产科届同道心里。

利他是一种信仰,大爱是一种胸襟,身怀利他和大爱精神的牛菊敏医生,就如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星,照亮患者通向健康的道路!

市精神卫生中心首批援疆专家

崔文辉,二病房副主任,从事精神科医生工作16年。身为医生,除了治病救人,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为百姓传递健康知识。年12月,医院首批援疆专家,被选派医院进行技术援助,为当地同仁带去宝贵的精神科相关知识。

临床工作中,他视患者如亲人,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誉,他不断钻研业务学习,力求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用行动为塔城人民带来福音

徐爱民男汉族年2月出生,毕业于沈阳医学院,大学本科学历,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医院创三病房医生,主任中医师。

年2月份由沈阳市委组织部选派,光荣的成为沈阳市第五批援疆工作队的一员来医院。作为一名援疆医生,徐爱民用最短的时间和医护人员打成一片,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医务人员。

援疆期间,他累计参与骨科创伤手术百余例,指导性业务查房45次,开展全科业务大讨论18次,他积极搭建沈塔两地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实现了骨关节患者在塔城就可以得到高水平的诊断。

支援西藏那曲地区开展肝包虫病筛查工作

王守江,主治医师,13年开始在医院工作。

年8月-10月,医院成为了省卫计委赴西藏那曲地区开展肝包虫病筛查工作超声医疗队的一员。接到任务后,家里他的父母和妻子坚定地支持他的工作。当地平均海拔米以上,地广人稀、环境艰苦、缺水断电的巴青各个乡村,高度缺氧、严重的高原反应让王守江感到压力巨大,但他和队友们都默默坚持着,工作时少则人/天,多则人/天的筛查量,他和队友仍高质量的完成了任务。

中医新疗法为患者排除病痛

商雷,沈阳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医院软伤科主任。多次应邀前往加拿大、韩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任法国国家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其从事软组织损伤的医、教、研二十余年来,继承和整理了中医筋伤理论,由其创立的“重叠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的分型分期整体疗法”,“肩周炎的三步疗法”等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

利用中药治疗血小板开辟治疗新途径

魏棣,主任中医师,辽宁省名中医。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中医医疗专业,现任医院内四科主任。曾在沈阳地区卫生系统专业技术技能大赛中荣获中医技术能手称号。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上难度也比较大,为解除这部分患者的痛苦,魏棣根据中医脾主统血的理论,采用归脾理血方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在临床应用中针对血小板减少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灵活辨证加减,使患者病情缓解的同时又不被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困扰,通过治病求本真正达到彻底缓解的目的。

为患儿解除病痛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于慕刚,女,中共党员,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小儿内科工作二十余年,是一名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多次荣获院“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她不断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进修学习,攻取医学硕士学位,认真总结临床病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沈阳市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一项。作为科主任,她以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无论节假日还是休息日,她都随时来院抢救危重患儿,脚踏实地为患儿及家长服务。

无痛治疗帮患者解决难言之隐

张春霞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医院二病区,副主任医师,科主任。

从事肛肠疾病治疗工作19年。精通各种肛肠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负责主持完成3、4项科研课题,多项科研项目获市级科技创新成果二、三等奖。多次获得沈阳市卫生局的各种荣誉称号。尤其是擅长肛门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及肛瘘的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提倡对肛门功能的完善保护。

急救车就是我的战场救援先锋

沈阳急救中心,主治医师,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从事院前急救工作10余年,现任沈阳急救中心铁西一分中心站长。

作为一名院前急救医生,徐宁每天跟车出诊,穿梭在危重症患者之间,挽救无数生命,严寒酷暑,提箱爬楼,他始终恪尽职守、牢记使命,从未有过半点怨言。他认真钻研业务,始终心系患者,将患者放在第一位,用心服务每一名病人,多次收到患者及家属送来的表扬信和锦旗。

把爱奉献给患者

殷红,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临床专业获得本科学士学位,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内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现为医院急诊科责任主治医师。

她至今从事急救医疗工作12年,于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同年到中国医院急诊科进修学习。在治疗病痛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心里慰藉和关爱,体现了一个医者的大爱和职业操守。依靠熟练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及认可,在辽宁省医保知识比赛中获得优秀奖。

国内最早开展飞秒激光手术的专家之一

方学军,医院辽宁省区副总院长,沈阳医院业务院长、屈光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中国微循环委员会眼微循环专委会眼屈光学组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眼科学会屈光分会委员、辽宁省激光医学会常务委员、辽宁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首届“沈阳优秀医师奖”获得者。

从事眼科临床研究工作二十余年,擅长各类屈光不正、角膜病及疑难眼病的诊治。是国内早期持有国家准分子上岗合格证书专家之一,东北地区率先开展房角支撑型、虹膜夹持型及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ICL)植入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是国内最早开展飞秒激光手术的专家之一。

用双手给患者带去光明

苏云,沈阳医院屈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从事眼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参与近视发病机制及防治的基础研究,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擅长准分子激光矫治屈光不正手术与眼表疾病的诊治,是东北最早开展飞秒激光治疗近视的专家之一,也是东北准分子激光手术量最大的医生之一。

“从医二十余年,对每个患者多点细心、多点耐心、再多点责任心。了解并掌握最近的科技动态和诊疗技术,使所有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能够享受到眼健康的权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给患者带去一片光明,给患者的家人带去无限温暖”,这是她作为一名眼科医生的座右铭。

生命所托,心之所向。

我们希望借此“健康沈阳大美医者”特刊及展示活动,为我们这座城市的健康名片代言人——医生们点赞,是他们在平凡中闪光,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与幸福。

在今天,让我们向全体医疗工作者说一声感谢,你们辛苦了!

辽沈晚报、辽沈晚报V健康特别策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ongqicai.net/cfxcsjywh/38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