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腰痛或腰臀痛疾患。临床以第三腰椎横突部明显压痛为特征,是过长的第三腰椎横突受到反复牵拉损伤而引起的限局性压痛及一系列综合征。
埋线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
埋线针刀疗法之“损五针”可以有效的处理因创伤反应局部出现的血肿粘连、疤痕挛缩、筋膜变厚等,做到松解第三腰椎横突末端筋膜的粘连、瘢痕及挛缩。改善疼痛症状。
治疗方案:采用“损五针”之第三腰椎横突点治疗。
定点取穴:
损五针之第三腰椎横突点,可视病情不同,定单侧或者双侧,可一次性操作亦可分次操作。横突点:腰3横突尖部压痛处定1点。
针灸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
常规刺法:取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进行针刺,采用捻转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7天为1疗程。
委中
(合穴)
俯卧,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浅层布有股后皮神经和小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腘动静脉和腓肠动脉等。
腘筋挛急,下肢痿痹,腰痛,髋关节屈伸不利,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吐泻,疟疾,癫疾反折,衄血不止,遗尿,小便难,自汗,盗汗,丹毒,疔疮。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肠炎,痔疮,湿疹。
1、配肾俞、腰阳关,有强腰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2、配曲池、风市,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主治湿疹、疔疮。
3、配阳陵泉、悬钟,有补髓强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肾俞
(背俞穴)
俯卧,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和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浅层布有第2、3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2、3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腰膝酸痛,目昏,耳鸣,耳聋,遗精,阳痿,遗尿,小便频数,月经不调,白带量多,小便不利,水肿,洞泄不化,咳喘少气,癫疾。肾炎,尿路感染,半身不遂。
1、配殷门、委中,有行气通络的作用,主治腰膝酸痛。
2、配京门,为俞募配穴法,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3、配听宫、翳风,有益肾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大肠俞
(背俞穴)
俯卧,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和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浅层布有第4、5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4、5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有关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腰脊疼痛,腹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脱肛,痢疾,肠痈。骶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阑尾炎,肠出血,脚气。
1、配至阳、腰阳关,有强筋骨、利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脊骶髂疼痛。
2、配天枢,为俞募配穴法,有培土健中、消积滞的作用,主治胃肠积滞、肠鸣腹泻。
3、配上巨虚、承山,有调肠腑、清积热的作用,主治便秘。
腰阳关
俯卧。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4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4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4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
1、配肾俞、次髎、委中,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寒湿性腰痛、腿痛。
2、配肾俞、环跳、足三里、委中,有行气止痛、温经散寒的作用,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痿软无力。
3、配命门、悬枢,有行气通经、温阳散寒的作用,主治多发性神经炎。
埋线针刀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