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穴名:下都(经外奇穴、八邪穴之一)
取穴方法:手背四、五指缝尖上五分处。
主治:发烧。
手法:连续不断掐按1—2分钟。
2、穴名:少海(手少阴心经,合穴)
取穴方法: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动过速。
手法:揉按1-2分钟。(60-70/分)
3、穴名:通里(手少阴心经、络穴)
取穴方法:神门穴上一寸。
主治:心动过缓。
手法:按揉1—3分钟,-次。
4、穴名:大陵(手厥阴心包经、原穴)
取穴方法:腕关节掌侧第一横纹正中,两筋之间,
主治:失眠症。
手法:点按1—2分钟,直按斜上顶。
5、穴名:神门(手少阴心经、原穴)
取穴方法:掌侧腕横纹尺侧上方凹陷处。
主治:多汗症。
手法:直按斜顶向内关1—2分钟。
6、穴名: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
取穴方法: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屈足卷趾时呈凹陷处。
主治:足心热。
手法:揉按36次。
7、穴名:盲俞(冲脉、足少阴之会穴)
取穴方法:肚脐旁开五分。
主治:头痛。
手法:拇、中指按后,斜向上顶,左治右,右治左。
8、穴名: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取穴方法:两手虎口相交叉,食指尖所指筋骨凹陷处。
主治:头顶痛。
手法:直按斜向上顶。
9、穴名:悬钟(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
取穴方法:足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后缘。
主治:偏头痛。
手法:按揉3—6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0、穴名:定喘(华佗夹脊)
取穴方法:在大椎旁开五分处。
主治:哮喘。
手法:斜向肩部顶1-2分钟。
11、穴名:止泻(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
取穴方法:脐下二寸半取之。
主治:腹泻。
手法:直按稍斜上顶。
12、穴名:降压(足厥阴肝经上)
取穴方法:在大敦与太冲之间,
主治:高血压。
手法:震颤点按1-2分钟。
13、穴名: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下合穴)
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四横指。
主治:腹部疾患、高血脂症,止胃痛。
手法:直按斜向下1-2分钟。胃痛时,用双拇指按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3一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14、穴名:大骨空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拇指近节指骨与远节指骨连接横纹桡侧面中点赤白交界处。
主治:白内障。
手法:用力点刺,重手法效果好。
15、穴名:神庭(督脉)
取穴方法: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脑疲倦,(醒脑)
手法:中指点按刺激。
16、穴名:血海(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髌骨内上缘二寸。
主治:眼皮浮肿。
手法:拇指强力度按压。
17、穴名:肩痛穴(足阳明胃经上,又名中平穴)
取穴方法:足三里下约三寸左右,胫骨边缘。
主治:肩周炎。
手法:强力度按压1-2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8、穴名:扭伤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曲池(手阳明大肠经)与阳池(手少阳三焦经)联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主治:急性腰扭伤。
手法:强力度,同时按压两臂的扭伤穴。
19、穴名:坐骨穴(新穴)
取穴方法:大转子与尾骨尖联线中点下一寸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手法:拇指用力直按,斜向下顶。
20、穴名:足跟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大陵穴与劳宫穴联线上找痛点。
主治:足跟痛。
手法:按揉1-2分钟。
21、穴名:承浆(任脉,)
取穴方法:唇沟之中央凹陷处。
主治:小儿厌食症。
手法:中力度按揉3-5分钟。
22、穴名:遗尿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手小指末节横纹中点。
主治:小儿遗尿(肾虚)
手法:轻按揉1-3分钟。
23、穴名:天柱(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颈部大筋外缘之后发际五分凹陷处,哑门旁开1.5寸。
主治:喉头肿痛。
手法:轻揉按2-4分钟。
24、穴名:太冲(足厥阴肝经,腧穴、原穴)
取穴方法:足背一、二趾缝间上一寸五分处。
主治:鼻出血。
手法:垂直用力点按。
25、穴名:上迎香(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眼内眦下五分处。
主治:鼻窦炎。
手法:按揉1-2分钟。
26、穴名:少泽(手太阳小肠经,井穴)
取穴方法:手小指尺侧,距指甲0.1寸。
主治:急性结膜炎。
手法:拇指重掐法。
27、穴名:大抒(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主治:麦粒肿。
手法:直按斜向颈椎用力顶按。
28、穴名:冠心穴
取穴方法:左足背解溪穴(足太阳膀胱经)至2、3趾骨联合处联线中点。
主治:冠心痛,止痛。
手法:指端或用圆珠笔芯按压5分钟。
29、穴名:元骏穴
取穴方法:位于左手手掌心中指指关节下。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揉。
30、穴名:关元(任脉,小肠募穴)
取穴方法:脐下四横指,中线。
主治:失眠。
手法:半卧后揉-下,45℃水泡足,按揉涌泉穴下。
31、穴名:四白(足阳明胃经)
取穴方法: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主治:便秘。
手法:按揉腹部自右向左推下;排便时按双侧四白加长强穴(长强尾骨端凹陷处)。
32、穴名:安眠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翳风(手少阳三焦经)与风池穴(足少阳胆经)边线中点,用你的小手指头顶住耳垂,五指并拢,中指压的位置就是安眠穴,它正好在发髻里,枕骨的边缘上,睡不好的时候,睡前边数数边揉它。
主治:失眠、偏头痛。
手法:中度点按。
33、穴名:牵正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耳垂前5分至1寸。
主治:面神经麻痹、口腔溃疡。
手法:中度向前斜刺,(口腔溃疡加小肠反射区)。
34、穴名:失眠穴(经外奇穴,足底)
取穴方法:足底足跟正中点。
主治:失眠、足跟痛。
手法:重度力点按。
35、穴名:闪腰穴(足太阳膀胱经上)
取穴方法:在小腿肚上,承山穴(足太阳膀胱经)与昆仑穴(足太阳膀胱经)连线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附近有一压痛点。
主治:腰扭伤又称闪腰。
手法:点按。患者俯卧,医者找出双侧“闪腰穴”后,用双手拇指猛然点按患者双侧穴位,压放三至五次后,再平揉一至三分钟,以患者忍受且微有出汗为度。接着轻柔、和缓地按摩腰部数分钟结束治疗。一次手法完毕后,患者多有明显好转,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至四次治疗后,腰痛症状就会消失。
36、穴名:落枕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位于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
主治:落枕。
手法: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用食指指腹,或圆珠笔头(不是笔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会变得轻松多了。
37、穴名:太阳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
手法: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已回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38、穴名: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方法: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主治:晕厥。
手法: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可用拇指陷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续2一3分钟,一般会缓解。
39、穴名:人中(任脉)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休克。
手法: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陷压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40、穴名:劳宫(手厥阴心包经,荥穴)
取穴方法: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主治:高血压.
手法: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血压会急剧上升,对患者生命有极大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41、穴名:少商(手太阴肺经,井穴)
取穴方法: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一分处。
主治:呃逆。
手法:呃逆时,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人,至有酸痛感为度,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呃逆可止。
42、穴名: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主治:止呕吐.
手法:呕吐时,可用中指压内关止呕。内关穴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已中穴位,约1分钟即止呕吐。
43、穴名:天枢(足阳明胃经,大肠募穴)
取穴方法: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主治:便秘
手法: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即可排便。
44、穴名:脚后跟
取穴方法: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止鼻血。
手法: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回止血。
45、穴名:阳陵泉(足少阳胆经,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取穴方法: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胆绞痛.
手法: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病人可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1寸凹陷处的阳陵泉穴上,用大拇捂持续授摩2分钟钾,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46、穴名: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肾绞痛。
手法:肾绞痛发作时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阴交(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反复授摩3一5分钟,肾绞痛即回缓解。
47、穴名:至阳(督脉)
取穴方法: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缓解心绞痛.
手法:心绞痛发作常伴有胸部压迫、窒息感。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坐位低头垂臂,两侧肩胛角下缘直线交于脊柱五中点即是此穴),授压3一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
中医急救穴位及手法
一、昏迷:突然昏迷,人事不省,颜面苍白,四肢软瘫。 1、点穴手法 (1)捏人中:用姆指尖深陷人中穴。 (2)揉内外关:用姆指、食指对揉内、外关穴,并用力于上。 (3)推大陵:用姆指推行大陵穴至曲泽穴。 (4)擦手足心:术者用掌侧迅速的摩擦手心、足心。以皮肤热为度。 (5)按百会:用指点按百会穴,可长按1~3分钟。 2、急救选用穴:少商、少泽、大椎、足三里、隐白、三阴交、至阴。二、中暑:因外界高热,人体内脏阴气虚脱而造成中暑。症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身软无力,严重者昏迷不醒。 1、点穴手法 (1)掐十宣:用手指尖深掐十宣穴。 (2)推大椎:用手迅速由上往下擦大椎穴处,以肤热烫为度。 (3)拍心窝:用手动沾冷水或白酒,拍打心窝处。 (4)揉五心:用手治指揉动手心、足心、背心处,以肤热润为度。 (5)捏脚址:用手掌一把握住脚趾,进行有节奏的握捏。 (6)按太阳:用两姆指按太阳穴。 (7)拿眉轮:用姆、食指对拿眼匡眉轮。 2、急救选用穴:人中、印堂、百会、风池、承浆、合谷、足三里、涌泉、丹田、中脘、内关、外关、肩井、少商。三、误死:误死都见于平日无病者,突然在坐、卧或行走时倒地昏死,也可因七情过度,突然昏死。 1、点穴手法 (1)掐舌柱、鼻柱:用手指尖掐口中舌柱和鼻柱,如有惊动则可救。 (2)捏耳尖:用食指提捏耳尖。 (3)通任督:用食中指分别点压在人中、承浆穴上。两穴分别通于督脉、仁脉。 (4)掐十宣、气喘穴。 (5)揉丹田:用掌贴于丹田处,按顺时针方向揉动丹田。 (6)振耳心:用手指伸于耳内微微振动,然后放松。 2、急救选用穴:合谷、内关、外关、少商、大陵、神门、百会、哑门、印堂、太阳、地机、行间、至阴、涌泉。四、痧症:因患者体虚,正气不足,外界秽浊疠气之邪承乘隙侵入机体,使气血阻滞,气机失常而发病。症见全身胀累,四肢无力,唇青面赤。 1、点穴手法 (1)拿肩胛:用手指深拿肩甲胛处筋,进行反覆拿提。 (2)推额面:用手指分别推额面,印堂至太阳处。 (3)揉五心:用手揉动手心、足心、背心处,以肤热润为度。 (4)掐少商、少泽:用手指深掐少商、少泽穴处。 (5)擦颈后:术者沾酒擦颈后窝,及风池、哑门、大椎等穴。 (6)拍肘、膝窝:术者沾酒或水拍打肘窝、膝窝,以近肤热红为度。 2、急救选用项:人中、陀脊、合谷、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然谷、少冲、委中。
五、中毒:因误吃各种有毒药物或食物中毒。症见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神色大变、睕腹疼痛。 1、点穴手法 (1)探喉头:术者迅速用手指伸进患者口中,轻微地拨动喉头催吐。 (2)推任脉:从脐中推向膻中,反复多次,使患者有呕吐感。 (3)揉中脘:中指点揉中脘穴。 (4)掐委中:用指深陷委中穴。 (5)拍大椎:用白水沾于手上拍打大椎穴。 2、急救选用穴:人中、承浆、合谷、劳宫、足三里、涌泉、行间、天枢、脐中四边。六、溺水:因水吸入体内,闭塞呼吸,使气血停顿。症见人事不省,脉息全无。 1、点穴手法 (1)按压胸背:患者俯卧,头低足高。术者用手按压胸背,应有节奏地一按一松。 (2)吹鼻吸嘴:使患者平躺。术者将气吹入鼻内,然后捏住。用口对著患者的口深深吸气,须反覆多次。 (3)推手足三阴:从指(趾)端内侧向身躯部推行。 (4)揉五心:用手擦揉手心、足心、背心,以肤热为度。 (5)吹窍穴:用气吹动耳窍。 (6)掐十宣:用手指深陷十宣穴。 2、急救选用穴:太阳、人中、地机、合谷、大陵、内关、外关、血海、气海。
七、中风:中风多因邪中脏腑或邪中经络所致。其症见突然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1、点穴手法 (1)顶风池、风府:用手指向上顶风池和风府穴。 (2)按内、外关:用拇、食指对按内关、外关穴。 (3)弹拨膏盲:用手指深透膏盲穴,进行左右弹拨。 (4)掐人中、地机、委中:用手指深陷人中、地机、委中三穴。 (5)揉腹部:用掌贴于于腹部,进行揉动。 (6)点足三里:用指点叩足三里穴。 (7)推陀脊:用手指推行佗脊各穴。 2、急救选用穴:十宣、少冲、血海、涌泉、劳宫、大陵、神门、三阳络、三阴交、照海、合谷。八、癫狂:癫狂是属于神志失常的疾病,多因七情所伤,心神不能内守。临床上分癫症、狂症两类。 1、点穴手法 (1)弹卒癫:用手指弹男患者卒癫穴。不可多弹,因振心动神刺激强。 (2)掐人中、后根:术者用手指深陷人中穴和后根处。 (3)拿肩井:用手拿提肩井穴。 (4)揉神门、内关:用手指揉动神门、内关穴。 (5)按神阙、天枢:用手指重按神阙、天枢穴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特别推荐
师怀堂新九针疗法临床应用技术研修班各级有关医疗机构及从业医师:
为了普及推广新九针疗法临床治疗技能,同时交流各地医学临床诊疗先进经验。由医院医院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七届新九针疗法临床应用技术研修班”将定于年7月3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届时将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授课,欢迎贵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参加。
疗法介绍由于历史的原因,源于远古时代的“九针”疗法,逐渐后世医家放弃,导致“九针”中大多针具的流失。为了全面地继承和发展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教授,带领全所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将两千年前就广为临床使用、种类丰富、治疗病种多样的“古九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证及研究,于年改制出最初的新九针针具,该针具包括了镵针、铍针、锋钩针、三棱针、火针、梅花针、磁圆梅针、鍉针、圆利针、毫针、长针。结合临床多年的丰富经验,反复探索,研制出了系列“新九针”针具,试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创制了独特的新九针疗法。由于改制后的新九针既保留了其原有的优点,又结合多种现代学说和技术,一经问世,就被国内外针灸界同仁赞誉为“新九针”,这一疗法也便成为“新九针疗法”。“新九针”是师怀堂医师经过50余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在《内经》古九针的基础上大胆革新、潜心研制出的九种针具。它虽源于古九针,但在外形、针法及适应范围等都与古九针有较大的区别。
主讲专家李玲,主任医师、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针刀医师学会常务理事,山西针刀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头颈部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医36余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新九针、小针刀、刀钩针等疗法的研究,擅长采用小针刀、针灸、埋线等技术治疗各类疾病,如颈椎病、颈源性眩晕、颈源性心脏病、各种头痛、脊柱相关性疾病等。
主讲内容1、新九针疗法概论
2、新九针的特征
3、新九针针具及操作
4、新九针的适应症
5、新九针科研发展历程
6、新九针治疼痛
7、疼痛的定义与分类
8、九针治痛机理、特点及优势
9、疼痛治疗原则
10、辨病与辩证
11、常见痛症的病位取穴
12、压痛点在疼痛诊疗中的作用
13、新九针治疗头痛
14、新九针治疗三叉神经痛
15、新九针治疗枕大神经痛
16、新九针治疗颈椎病
17、新九针治疗面神经炎
18、新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
19、新九针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
20、新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1、新九针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
22、新九针治疗坐骨神经痛
23、新九针治疗肋间神经痛
24、新九针治疗带状疱疹
25、新九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26、新九针治疗网球肘
27、新九针治疗腱鞘炎
28、新九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9、新九针治疗膝关节内积液
30、新九针治疗足跟痛
31、新九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32、新九针治疗痛经
33、新九针治疗慢性胃炎
34、新九针治疗急性咽炎
35、专利刀钩针疗法
36、刀钩针作用机理
37、刀钩针适应症
38、刀钩针禁忌症
39、刀钩针手法操作
老师现场示教,讲解注意事项,学员可以带患者免费治疗。
新九针临床应用治疗范围(1)鑱针:皮肤病,慢性胃病,面瘫。
(2)磁圆梅针:肩周炎,静脉曲张,小儿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小儿遗尿症,动脉硬化,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不孕症。
(3)鍉针:慢性咽炎(一次治愈),软组织挫伤,肛肠痔瘘。
(4)锋钩针:肩周炎,筋膜炎(一次性治愈),神经性头疼,腰背肌劳损,腱鞘炎,脑血栓后遗症,顽固性疼痛,胃痉挛,哮喘,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
(5)火针:慢性胃肠炎,结肠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盆腔炎,痛经,顽固性失眠,网球肘,腰肌劳损,创伤性关节炎,甲状腺囊肿,阳痿,面瘫,末梢神经炎,扁平疣,皮肤结核,牛皮癣。
(6)圆利针治疗:癫痫,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肌肉关节剧痛,腰间盘突出,中风后遗症,肌无力,脑外伤后遗症。
(7)铍针治疗:皮肤良性瘤,体积较大疣,肛肠息肉。
(8)梅花针治疗:顽固性头痛,失眠,中风后遗症,神经性皮炎。
(9)三棱针治疗:头痛,高热,急性咽炎,四肢麻木,小儿营养不良。
(10)多种针具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失眠,神经性头痛,抑郁症,慢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腰腿痛,足跟痛,甲状腺疾病,帕金森,耳聋,耳鸣,近视,斜视,视神经萎缩,无痛针灸减肥,美容(祛斑、去皱、美白)等。
新九针疗法施针原则及治疗范围(1)辨证施针针分主辅,合理配伍,系统治疗。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针具,以发挥各种不同针具各自的治疗作用的同时,通过不同针具的相互配合而产生的独特的治疗效果。
(2)目前,新九针疗法对种病证具有显著疗效。这一疗法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针灸的治疗范围,填补了针灸治疗方面的某些空白。如磁圆针治疗静脉曲张,火针治疗外阴白斑、疣赘等,开拓了针灸外科、针灸美容等新的领域。
新九针疗法的六大特征(1)有效性:医学的发展对某些疾病来说还是治疗乏术,束手无策。新九针疗法的一大特点就是对许多目前尚不明了发病机制的治疗乏术的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如鑱针治疗口腔黏膜白斑;火针治疗痹证、外阴白斑;梅花针治疗脑血管系统疾患;毫针“滞针手法”治疗术后肠粘连等。
(2)安全性:目前,一般的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危害非常的大,物理疗法对人体的副作用及产生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 (3)广泛性: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均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
(4)适应性:几乎在任何日常环境条件下进行治疗,对施治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所以农村、厂矿、部队、边境、山区等基层或偏远山区、地区均可开展。
(5)易行性:医疗工作者易学易会,患者易于接受。
(6)经济性:新九针价位低,基层工作者可以购置;治疗费用相对低廉,患者容易接受。
邀请对象1、各医院针灸科、中医科、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等科室医生。
2、从事针灸技术、教学、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3、个体相关从业针灸推拿医师等。
研修方式及证书1、由老师亲自授课,并现场示范及手把手教授。欢迎各学员收集整理临床病例现场与专家交流,也可以带病人现场演示治疗。
2、考核结束颁发医院学业证书。
3、报到时交二张一寸免冠彩色照片。
时间地点费用培训时间:年7月3日—7月6日(7月2日报到)。
培训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培训费用:人民币元(包括元报名费、授课、资料费、合影费)。培训期间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备注:提前报名并预付报名费者赠送一套师怀堂新九针包(磁性圆梅针1支、毫针30支、梅花针1支、大三棱针1支、铍针1支、锋勾针1支、鍉针1支、鑱针1支、圆利针2支(长1支,短1支)、火针:细6支,中2支,粗1支,平1支,多头/三头1支(包括单头针,它又分细中粗,多头火针,火鍉针,火铍针)及配套器具微型酒精灯和针线包,毫针针盒。
报名方式
全国统一报名及咨询
(可电话、 注明:鉴于保证培训班的教学质量,本班有名额的限额,请学员务必提前电话报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