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团有偿征稿,
详情请在后台回复“投稿”
文|蝎子号
本文由|蓝橡树(blue_oak)
授权发布
上周,我们拜访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现任校长PelhamLindfieldRoberts。在常熟UWC担任校长将近3年时间里,Pelham校长接受过不少采访,发表过众多演讲。UWC的使命、IB教育的价值,可能他自己也记不清宣讲过多少次。PelhamLindfieldRoberts 但我今天想特别说说他的家庭。 有意思的是,虽然我听过很多次关于UWC的使命,IB教育的价值。可是,这些带给我关于UWC和IB的理解,都比不上听完Pelham说他自己家庭的故事。 Pelham校长和太太Ulrike(目前也在常熟UWC工作)有三个品学兼优的儿子,兄弟三人在7所不同的世界联合学院校区就读。大儿子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即:UBC);二儿子毕业于普林斯顿;小儿子去年考入布朗大学,目前读大二。 20多年来,他们一家辗转英国、德国、南非、印度和中国多地,用爱、智慧、包容和理解,成就了一个温暖亲密又多元化的家庭,身体力行地践行着UWC的使命——通过教育,联合不同的国家的、民族和文化,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三个儿子,7个UWC校区,名校大满贯。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仙家庭能让三兄弟都成长得如此优秀?Pelham谦虚地说:他们有一个好妈妈,我们给了他们家庭的温暖和爱。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Pelham校长沉思片刻回答: “我的工作经历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过上幸福的人生,幸福人生的前提是他们要做他们认为“有价值(worthwhile)”的事情,至于什么是“有价值”的事情,这得由孩子们自己决定。”14大洲8个国家,
独特的成长经历塑造多元化的世界观 Pelham国际化的家庭背景,注定了他与UWC多元化理念天然契合。 Pelham的父亲在斯里兰卡的茶园家庭长大,Pelham出生于加拿大,在英格兰长大,他的妻子Ulrike则是奥地利和苏格兰的混血。年,Pelham加入英国大西洋UWC后,全家搬去了距离伦敦3小时车程的南威尔士。 英国大西洋世界联合学院,成立于年,是世界上第一所UWC。 学校建在一座12世纪的城堡中,在风光宜人的南威尔士,Pelham全家度过了难忘的十年。他最小的儿子由邻居接生,降生在学校的院子里,他是个名副其实的“UWCBaby”。 在英国大西洋UWC,Pelham教历史课程与和平与冲突研究,同时也担任50多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经历、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宿管老师。因此,兄弟三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每天都在学习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的哥哥姐姐们相处。 这段经历促使他们形成“多元化”的世界观:对任何人的判断不是基于这个人群的共同特征,比如肤色、宗教、性别和地位等。常熟UWC 因为工作调动,在最大的儿子13岁,最小的儿子不到4岁那年,Pelham全家又搬到了德国,一个陌生语言国家。此后二十年,他们从德国搬到斯威士兰,从斯威士兰到南非,从南非到美国,又从美国到印度,再从印度到中国。 Pelham告诉我们,他的小儿子曾在4大洲8个不同国家住过,在5个不同的UWC生活过。他的成长经历就是在不断接触全世界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 “我的教育工作的经历,确保孩子们尽可能多地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拥有与不同肤色,不同类型、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交流和对话的自信。”Pelham说。 Pelham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军人,他坦言自己后来选择当老师,与孩子们的出生不无关系,因为“作为父亲,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关心子女的教育。”Pelham认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2无论工作多忙,
他们一家人都要在一起 Pelham是个工作狂,因为教师特殊的工作属性,他把绝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在英国大西洋UWC,Pelham除了是教师,还是宿管,他的门几乎一天24小时都要为学生敞开。后来又担任印度马轩德拉UWC的校长,Pelham的工作强度就更大了。 即便如此,Pelham一家人总是排除一切困难在一起。每次Pelham有大的工作变动,都会依靠家庭集体会议来决定。3年前决定来常熟,也是Pelham与家人们商量的结果。 Pelham承认,对很多父亲而言,职业上升期的忙碌不可避免。为了照顾孩子们,家庭中可能需要有人在职业发展上作出一定的牺牲——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办法,只是客观现实。Pelham感恩妻子的付出,他会支持妻子对孩子的教育,也将培养出三个名校孩子的功劳归功于他们的妈妈。 虽然照顾孩子的主要责任在妈妈身上,但爸爸也绝不能认为自己就可以甩手不管。欧美人非常重视家庭度假,Pelham也不例外,尤其在夏、冬两个长假里,Pelham不是校长,不是老师,只是一个全身心投入与男孩们一起运动、散步、踢足球、玩游戏的父亲。 父亲有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家人,和他做什么工作,有多忙真的没太大关系,关键是你有没有把家人放在第一位,舍不舍得把时间给他们。 Pelham一家人非常享受在一起的时光,兄弟三人的感情也好得令人羡慕。牢固的家庭凝聚力,是孩子们虽然成长过程中不断搬家,却依然能够不耽误学习、适应新环境的重要因素。 Pelham告诉我们,在刚刚加入在斯威士兰的WaterfordKamhlabaUWC时,两个大儿子开始并不是很适应,但他们彼此相扶相持才度过了最初的时期。35岁的家庭成员也有投票权孩子需要对家庭决定有参与感 与Pelham聊天,你会发现他们对孩子们的尊重,是真正刻在骨子里的。在做家庭决策时,每个孩子的意见都被尊重。而当孩子们长大了,要为自己的人生作出决策时,父母也不会站出来指手画脚。 Pelham跟我们说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当时全家好不容易在德国站稳脚跟,他就面临一个工作变动。摆在面前有两个选择,要么去南非斯威士兰UWC,要么去英国牛津附近的欧洲贵族学校。 父亲工作的变动,意味着孩子就要跟着转学,去UWC还是欧洲贵族学校?两难之际,他们开了一场家庭大会,写了满满一张纸,把两个选择的利弊都列举出来,然后进行投票。 Pelham夫妻把票投给了英国,这是他们的舒适区,生活会更轻松一些,孩子也会获得正统的英式教育。 两个大男孩把票投给了斯威士兰,位于非洲南部的一个小国家,听起来很有意思很刺激。 二比二,决定权在5岁的小儿子。 没想到,小儿子把手举的高高,说:“我投给斯威士兰!” 三个孩子票数超过父母,全家启程折腾到南非去了。 十几年后,Pelham问小儿子:你还记得当时为什么要把票投给斯威士兰?小儿子回答:Swaziland,听起来就像是Disneyland,都有一个“land”,我那时以为那里也是一个乐园! 理由非常不靠谱,但如果再来一次,Pelham还是会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做家庭重大决策。因为无论搬去哪儿,孩子都需要做好准备面临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因此即便是最小的儿子都应该有投票权。 孩子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即便新生活会有各种困难,他们也会去想办法克服。从小锻炼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他们长大后才能轻松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作出更明智的选择。 在申请UWC这个决定上,孩子们也并非一开始就很坚决。尤其是大儿子,一直都对申请UWC兴趣寥寥。Pelham心里也是挺着急,但又克制住自己想把申请表送到儿子手边的冲动,只能由着儿子慢慢做决定。 拖到最后一刻,大儿子才把申请加拿大皮尔逊UWC的材料交上去,Pelham甚至都没有机会为他的文书提供一些建议。 无论是5岁的孩子选择了斯威士兰,还是大儿子申请了加拿大皮尔逊UWC,Pelham夫妇的行为充分诠释了他们的教育哲学—— 像“园丁型父母”那样,创造一个资源丰富、较少认为干预的环境,同时也是有变化的、多样性的和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很多事情都可以发生。来源:蓝橡树(blue_oak)哈佛本科毕业生和资深教育专家共同创立,80万家长共同